第三三四章 損人不利己(1 / 2)

淮南水陸行營都招討使陳璋親自督戰,在淮南水師的主艦上,陳璋全副披掛,目光凜凜,看起來令人不怒自威,李盛與一些裨將站在陳璋的身後,他們也都是一身戎裝,但是,具體指揮作戰的卻是剛剛晉升為都虞侯的姚彥洪。

李盛一眼望去,雙方都是旗幟鮮明,陣容嚴整。可惜的是,這時候的水軍隻有被稱作“飛火”的火器,也就是一些綁著火藥的火箭。其實,在唐末時期,火藥才開始真正地應用於戰爭中,那是在幾年前發生的豫章大戰之中,淮南軍閥楊行密的軍隊在攻城時,使用了火箭以及由紙包裹著火藥硝石等易燃物的紙球,這些火器在豫章城頭燃起了熊熊大火,給守軍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和心裏震懾。

陳璋對於水戰並不算內行,眼看著對麵吳越水軍的戰艦不斷變幻著隊形和速度,他卻眼神木然,反倒是姚彥洪已經感覺到張仁保的厲害,他禁不住有些緊張起來,不過,姚彥洪自恃己方的戰艦數量明顯多於對方,武器裝備也不比對方遜色,隻要他們穩紮穩打,早晚會獲得勝利,想到這裏,姚彥洪又略微心安了一些。

李盛既有些興奮又有些好奇,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親身參與到古代水軍的戰鬥中,在後世裏,他隻是在影視劇中看到過一些畫麵,此刻,站在戰艦的甲板上,他才發現,即便是後世裏影視劇中體現的水戰,與古代的真實水戰也並不相同。

古時候,沒有電子信息,戰艦的調動並不容易,軍令的傳達也不快捷,有的時候,一艘戰艦上的主將的即興指揮可以打亂對方的陣形,甚至能夠影響整個戰局,如果戰艦上的主將是隻知道猛衝猛打的一介武夫,那就很容易被敵人占便宜。

吳越水軍的實力雖然較弱,但卻並不畏懼,反而率先使用床弩開始了攢射,姚彥洪立即下令還以顏色,從中路強行發起攻擊,李盛卻搖了搖頭,雖然他是初次經曆古代的水戰,但他深受後世的軍事思想以及火器作用的影響,認為這個戰術似乎有些不妥。

如果是陳璋親自指揮,李盛絕不會有膽量在一旁指手畫腳,可是,李盛與姚彥洪早已相識,兩人的年齡相仿,溝通起來相對也比較容易,李盛是為了在盡量減少損失的前提下擊敗敵軍,姚彥洪的職位並不算高,他現在還沒有官架子,也樂於接受李盛的建議。

“姚公子,兵法上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我們直搗黃龍,即便我們最終獲勝了,恐怕也會是一場慘勝,依我看,我軍不妨從左右兩翼迂回包抄過去,一方麵可以避開敵軍火箭和弓弩的攢射,另一方麵,我們可以實現對於敵軍的包圍,然後,我們就可以充分發揮我們在戰艦數量上的優勢,對敵軍實施密集的火箭和弓弩攢射,那樣的話,我軍獲勝就隻是時間問題了。”李盛一邊陳述己見,一邊用雙手比劃著分進合圍的動作,以便姚彥洪能夠理解自己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