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這可是你說的啊,以後,我們可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既然你立今天這麼說,就要說話算話,虔州目前外強中幹,內部更是如同一團亂麻,這個時候,正是我們做大事的好機會,這個時候都不建功立業,你指望以後還能遇到更好的機會?”普慈公主一本正經地給李盛打氣。
到了黃昏時分,李盛一行人便到達了虔州城外,一眼望去,虔州的土城牆並不算高,也不算大,城區麵積目測隻有大約三平方公裏左右,虔州土城上麵建有城垛、炮樓等軍事設施,整座城池開有西津、鎮南、百勝、建春、湧金五大城門,城外還有一條護城河。
除了在軍事方麵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外,這座古城牆在防洪抗災方麵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李盛知道,虔州是一座江城,東臨貢江,西北濱章水,洪水和暴雨成災的情況在曆史上多有記載,如果沒有這座城牆作為屏障,一旦發生水災,後果可想而知。由此也可以看出,盧光稠是個具有遠見卓識的軍閥。
此時,城門仍然大開著,不時地可以看見有人正在進城,但卻沒有人出城了。城牆上站著一些士兵,人數也不是很多,這樣的土城遠不如升州城那樣的大城堅固,但是這裏卻是一個戰略要地,這也是無論朱溫還是馬殷都在極力拉攏盧光稠的原因。守城的官兵一見李盛一行人的人數如此之多,連忙心生警惕,圍攏過來進行盤查,好在黎球離開之前曾經送給李盛一塊令牌,守城的官兵見到那塊令牌,並沒有刁難李盛等人,眾人浩浩蕩蕩地進了虔州城。
進了城裏,李盛卻不由得大吃一驚,這裏很明顯與眾不同,雖然是一座小城,但是城區裏的道路四通八達,不僅官兵運輸方便,對於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很便利。老徐頭開始對李盛炫耀他以前走南闖北的經曆,據他所說,盧光稠在建設虔州城區之時,特意聘請了當時著名的堪輿家楊救貧進行城市的規劃設計,整座城池井然有序,暗藏玄機。
李盛和普慈公主一行人住進了壽量寺,這座寺廟坐落在虔州城東隅,位於劍街、長街和斜街的交會處,東北可以通達建春門。壽量寺本來是盧光稠的家廟,裏麵擺放著一座觀世音大鐵佛像,高約六米,普慈公主見了之後也不由得大吃一驚,她沒想到當時虔州的冶煉技術居然如此高超,即便是放眼天下也可以稱得上是一流水平。
據說,壽量寺的建造是有原因的,有一次,盧光稠的家裏有人得了一種極為罕見的怪病,盧光稠找了許多郎中來看病卻都無濟於事,幸運的是,盧光稠後來遇到了一位法號叫做“道誠”的高僧,這位高僧居然將那患者的病治好了。盧光稠萬分感激,打算贈送重禮致謝,便問那個道誠和尚想要什麼。
道誠和尚連連推辭,盛情難卻之下,隻好說了一句話:“得一袈裟地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