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圖瞅了李盛一眼,小聲說道:“坐著那輛馬車來的人是軍師譚全播。”
李盛微微點頭,來到虔州之前,他就已經讓斥候們打探了一番,對於虔州的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譚全播是盧光稠的同鄉,更是盧光稠的表兄。
譚全播在少年時便有勇有謀,他與盧光稠的關係很好,盧光稠雖然相貌雄偉,但當時卻不顯山不露水,然而譚全播卻一直很佩服盧光稠。兩人一起在南康縣石溪都聚眾起義,譚全播力薦盧光稠為統帥,自己則甘願擔任謀士。譚全播與盧光稠一直配合默契,義軍也是節節勝利,在義軍中,譚全播素有“小諸葛”之稱。
幾年前,清海節度使劉隱領兵數萬圍攻虔州。大兵壓境之下,虔州告急,盧光稠不得不問計於譚全播。譚全播獻出一條妙計,選出一萬多精兵埋伏在山穀,然後引誘劉隱在城南山坡下決戰。屆時,譚全播僅派數千老弱兵出戰,激戰中又佯裝潰退,劉隱率軍追擊,遭到了虔州軍的伏擊,最終大敗而逃。從此以後,譚全播更加得到了盧光稠的敬重。
李盛依稀記得,在曆史上,盧光稠父子先後離世,倒是譚全播後來成為了虔州的統治者,看起來,譚全播這個人可是萬萬不能忽視,眼下,盧光稠的身體狀況已經到了最脆弱的階段,他現在就是在苟延殘喘而已,或許還能堅持幾個月。
所以,盧光稠必須盡快敲定接班人的問題,免得到時候引起束甲相攻的局麵。譚全播的意圖對於這件事至關重要,李盛在赤石洞的時候曾經聽李彥圖說過,譚全播準備扶持盧延昌繼位,隻是不知道譚全播是真心想這麼做還是把盧延昌當做傀儡?既然盧延昌已經回到了虔州,雖然不排除有別的實權人物別有用心,一旦盧延昌與譚全播聯起手來,別人也很難占到便宜,再說了,盧延昌如果得到譚全播的全力扶持,那就大局已定了,即便是有人不服從盧延昌,他也不必擔心,隻要他自己不作死,別人很難搞掉他。
多年前,眾人擁戴譚全播為頭領的時候,他卻推舉了盧光稠作為頭領,這才有了盧光稠的今天,李盛很佩服譚全播的大公無私,他是心甘情願輔佐盧光稠,既然如此,他表態支持盧延昌繼位,就沒理由自立為虔州之主,可是,盧延昌作為他的晚輩卻死在了他的前麵,就算那件事屬於別的實權人物所為,他譚全播難道就袖手旁觀?對於這些疑點,李盛很難想明白,那麼他就隻能靜觀事態發展了。
這就是為什麼徐溫對此事如此關注的原因,徐溫當然希望虔州的未來統治者與淮南走得更近一些,而不是彼此成為敵人,徐溫並不希望樹敵過多。李盛不知道譚全播這次來晉見盧光稠是為的什麼事,更是很想知道此人到底是什麼想法。
李盛聽說盧延昌的新官職是鎮南軍節度使,看來,盧光稠的野心不小,雖然身體不好,但卻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不僅要牢牢地割據虔州這個地方,還在打著洪州等地的主意,可是,洪州現在還屬於淮南的地盤,也難怪徐溫覬覦虔州這塊肥肉,這些軍閥都想著去占領別人的地盤,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也在拉幫結夥黨同伐異,徐溫確實需要小心,淮南的四周都是敵人,好在盧光稠並不與淮南公然為敵,隻要淮南願意與虔州和睦相處,就算是在名義上從屬於淮南也無關緊要,反正盧光稠父子隻需要在實際上成為虔州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