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至1933年8月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隆重舉行.宣告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1月中旬,江西省萬泰縣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福建長汀縣析出新汀縣,同時設立新泉縣。
1932年1月,紅軍攻克於都東北區上寶土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以於都東北區為基礎新設勝利縣。2月,寧都南北兩地蘇區貫通,寧都、彭湃兩縣合並,恢複寧都縣,南豐、廣昌縣合並設南廣縣;原屬湘贛省蘇維埃的信豐縣,改屬江西省蘇維埃領轄。3月,南康蘇區被國民黨粵軍餘漢謀部占領,南康縣黨政機關撤至贛縣韓坊,與信豐河東蘇區合並設立信康縣。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汀州(長汀)召開,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5月1日,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興國召開,標誌中央蘇區得到蓬勃發展。
1933年1月,為紀念犧牲的寧都起義領導人趙博生,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將寧都縣改為博生縣。2月,資溪縣革委會成立。4月26日,南廣縣分設為南豐縣、廣昌縣。同時,中央人民委員會召開第40次常委會,決議在建寧、黎川、太寧、金溪、光澤、邵武和閩北蘇區以及信撫兩河之間成立閩贛省。5月初,閩贛省工農兵臨時代表大會在黎川湖坊召開,正式成立閩贛省革命委員會。與此同時,新幹縣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崇仁縣成立蘇維埃政府。7月,閩贛省在黎川、光澤、邵武邊境地區設立東方縣。7月21日,中央政府作出《關於重新劃分行政區域的決議》,22日,中央人民委員會召開第46次常務會議,決定增設赤水、洛口、龍岡、楊殷、彭湃、長勝、西江、門嶺等8縣。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第48次常務會議認為“江西省蘇轄境太大”,決定設立粵贛省,轄於都、會昌、西江、門嶺、尋鄔、安遠、信康等7縣,會議同時決定增設泉上縣、康都縣和太雷縣。
至此,中央蘇區已擁有江西、福建、閩贛、粵贛4省60個縣。其中,江西省轄興國、博生、瑞金、勝利、公略、永豐、萬泰、新幹、崇仁、宜黃、樂安、楊殷、廣昌、南豐、石城、康都、洛口、長勝、贛縣、龍岡、赤水、太雷等22縣;福建省轄長汀、寧化、上杭、龍岩、永定、兆征、汀東、連城、彭湃、泉上、代英、新泉、清流、歸化等15縣;閩贛省(含閩北蘇區)轄崇安、鉛山、上鉛、廣豐、建陽、邵武、光澤、廣埔、貴南、黎川、建寧、泰寧、資溪、東方、建東、金南等16縣;粵贛省轄會昌、門嶺、西江、尋鄔、安遠、信康、於都等7縣。
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
1933年9月,國民黨蔣介石策劃多路軍隊對中央蘇區實施第五次“圍剿”,蘇區範圍不斷縮小。9月28日,閩贛省駐地黎川縣失陷。年底,國民黨軍隊隔斷了閩贛省蘇維埃政權與閩北蘇區的聯係,閩北蘇區重歸閩浙贛蘇區領轄。同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決定從長汀縣、汀東縣轄區劃出幾個區,新設兆征縣。10月,代英縣在上杭太拔成立。12月22、23日,閩贛、粵贛省分別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閩贛省蘇維埃政府和粵贛省蘇維埃政府。
1934年1月6日,成立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同時,增設黎南縣。2月9日,紅軍攻克將樂縣,幫助建立縣蘇維埃政府,隸屬閩贛省。不久,尋鄔、安遠兩縣蘇區大部分被國民黨占領,兩縣紅區合並成立尋安縣蘇維埃政府。3月,信康縣失守。縣蘇維埃政府撤至於都畚嶺,改縣名為登賢縣。4月28日,北大門廣昌失守。5月底,寧化、清流、歸化、泉上、彭湃5縣由福建省劃歸閩贛省領導。6月下旬,廣昌縣與赤水縣合並為廣赤縣。樂安、宜黃、崇仁3縣因大部分失守,合並設立樂宜崇縣。7月底,粵贛省蘇區大部分失守,僅剩會昌、西江、於都、登賢等縣。中共中央決定,設立贛南省,轄於都、登賢、贛縣、楊殷等4縣。1934年9月,中央蘇區所轄區域僅剩22個縣,即江西省轄興國、勝利、博生、洛口、石城等5縣;福建省轄長汀、汀東、兆征等3縣;閩贛省轄寧化、清流、歸化、彭湃、采上等5縣各一部分;粵贛省轄會昌縣;贛南省轄於都、登賢、贛縣、楊殷4縣;中央政府直轄瑞金、西江、太雷、長勝4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