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成立縣科學研究所。
瑞金中學易名為瑞金第一中學,瑞金初級中學易名為瑞金第二中學。
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取消區、鄉建製。全縣行政區劃為21個人民公社和兩個墾殖場。
11月7日,瑞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方誌純、省軍區司令員鄧克明等到校祝賀。
12月,縣綿江綜合墾殖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
1959年
2月16日,全縣第一批下放幹部125人分赴農村參加農業勞動。
3月,瑞金藝術大學正式開學。
秋,江西省瑞金大學創建於沙洲壩。
10月1日,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縣城舉行5萬人慶祝大會。
1960年
2月29日,紅都製糖廠日處理甘蔗500噸製糖車間開機生產。
2月,贛南農幹校遷到瑞金,與瑞金大學合並。
知名工商業者丁學元出席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代表大會。
5月,縣婦聯幹部鍾玉英、王贛卿首批接受輸卵管結紮手術。
6月,瑞金至石城公路通車。
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讚、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與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先後到瑞金視察。
是年,開始貫徹中央《關於人民公社若幹問題的決議》,糾正“共產風”、“瞎指揮”、“浮誇風”等錯誤;確立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生產隊為基礎的管理體製。
是年,縣人民醫院門診部、瑞金賓館、百貨大樓、瑞金車站等一批工程開工興建。
是年,全縣開展以水腫、閉經、子宮脫垂為中心的疾病查治工作,至次年治愈“三病”患者12720名。
是年,全縣精減幹部、工人1731名,充實農業生產第一線。
是年,瑞金民間歌舞節目《馬刀舞》被攝入舞台藝術片《群花爭豔》,出現在銀幕上。
是年,廣州軍區戰士歌劇團到瑞金慰問演出大型歌劇《劉三姐》。
1961年
3月4日,國務院公布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遺址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月,縣水科所人工繁殖鰱魚成功,為省內首創。
是年,縣農科所培育出早稻良種“半天子”,由贛南行署科委命名為“紅旗三號”。
是年,南華二級電站投入運行。
是年,四川省成都市話劇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國京劇二團、甘肅省歌舞團先後到瑞金慰問演出。
1962年
1月,著名作家沈從文訪問瑞金。
2月,副縣長熊德祥率領瑞金文藝團體50餘人,前往福建前線慰問海、陸、空三軍將士。
6月30日,一天降雨近200毫米。全縣受災人口17.5萬餘人,受災農田6400公頃。
7月28日,蘭崇王屋10人誤食毒菌,死6人。
是年,精簡機構,全縣2430名全民所有製職工及1832名社辦企業職工被減員,大部分回鄉務農。
1963年
3月,全縣廣泛開展向雷鋒同誌學習活動。
10月,縣委在黃柏公社開展“清經濟、清政治、清思想、清組織”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試點工作。
1964年
6月10~16日,連降大,暴雨,全縣202個大隊受災。
7月1日,全縣第二次人口普查。
10月1日,縣內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空腹式石拱橋——瑞金大橋通車。
是年,中共贛州地委組織5000名幹部到瑞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至次年8月結束。
是年,縣境開始推廣珍珠矮等水稻矮杆良種。
是年,第一次動員250名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5年
2月,江西大學瑞金分校籌備組到瑞金籌建分校。
6月,縣人委成立推廣水輪泵領導小組,並在葉坪公社崗背大隊試點。
11月,縣籍農民作者楊人東出席全國青年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66年
春,縣城西南郊竹馬崗興建瑞金電線廠。
6月5日,縣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旋派工作組到各係統開展運動。
8月9日,中共瑞金縣委常委會作出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若幹決定》的決定。此後,全縣開展“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批判鬥爭“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牛鬼蛇神”。
8月下旬,縣委機關幹部率先成立“紅衛兵”組織,佩戴“紅衛兵”袖章。各中學、共大瑞金分校師生紛紛效法,成立名目各異的“紅衛兵”組織。小學則成立“紅小兵”組織。
8月,建成全縣第一座電力抽水灌溉站——沙洲壩塔下寺電灌站。
10月3日,全縣“紅衛兵”代表800餘人赴京,接受毛澤東主席檢閱。
10月20日,日東水庫開工興建。
10月,沙洲壩十裏茅崗興建江西省地質礦產局九○九探礦工程大隊隊部。
11月,縣城及部分公社先後成立接待站,接待外地到瑞金進行“革命大串連”的“紅衛兵”和師生。
是年,縣內人工孵化魚苗自給,結束每年去九江購買魚苗放養的曆史。
是年,縣委召開全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67年
1月27日,“造反派”闖入縣公安局“奪權”,查封檔案室。從此,“奪權”風席卷全縣各地。
3月上旬,縣委、縣人委處於癱瘓狀態。縣人民武裝部受命對全縣實行軍事管製,成立縣抓革命促生產臨時委員會,領導全縣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