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建置(1 / 2)

(第一節)位置麵積

瑞金市位於江西省東南邊陲,贛州市東部。地理坐標:北緯25°30′~26°20′,東經115°42′~116°22′。東、東南界福建省長汀縣,南、西南鄰本省會昌縣,西、西北連於都縣,北接寧都縣,東北毗石城縣,為贛、閩、粵三省通衢。市境東西寬約65千米,南北長約90千米,總麵積2447.98平方千米,合244798公頃。其中各鄉鎮轄域麵積為240300公頃,日東、綿江、拔英、關山等國營林場及市屬單位經營的果園、農場、林場、水庫等合計麵積4498公頃。瑞金市區域麵積占江西省總麵積1.47%,占贛州市總麵積的6.22%。

(第二節)建置沿革

瑞金地域,春秋屬吳,戰國初屬越。楚滅越後,全境歸楚。秦治後。歸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為雩都縣轄域。東漢建安七年(202),建置象湖鎮,隸屬雩都縣。曆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均在雩都封內。

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析雩都縣象湖鎮淘金場置瑞金監,瑞金之名始此,因“掘地得金,金為瑞”故名。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瑞金監改置為瑞金縣,隸屬江南西道昭信軍。宋開寶八年(975),改昭信軍為軍州,仍轄瑞金。至道三年(997),劃全國為15路,瑞金屬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為東、西兩路,瑞金屬江南西路虔州。紹興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為贛州,瑞金屬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中書省,改贛州為路,瑞金屬贛州路。元大德元年(1297),贛州路置會昌州,轄瑞金。明洪武二年(1369),改贛州路為府,轄瑞金。洪武九年(1376),設江西布政使司,領贛州府,瑞金縣隸屬贛州府。清初沿明製。乾隆十九年(1754)置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縣,至清末隸屬未變。

民國元年(1912),全國行政體製設中央、省、道、縣4級,江西省置4道,瑞金縣屬贛南道。民國15年廢道,瑞金縣劃歸江西省第六行政區管轄。1930年4月,瑞金境內農民暴動成功,推翻民國縣政府。同年6月,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嗣後,中國工農紅軍開辟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瑞金縣置為中央直屬縣。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北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隨之撤離,瑞金縣重歸民國江西省政府管轄,隸屬於第十二行政區。民國24年4月,江西省政府劃全省為8個行政區,瑞金縣屬第八行政區。

1949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瑞金,隸屬寧都專區。1952年8月29日,撤銷寧都專區,瑞金縣轉隸贛州專區。1954年6月,改贛州專區為贛南行政區,仍轄瑞金縣。1964年5月,贛南行政區複名贛州專區,領瑞金縣。1971年2月,改贛州專區為贛州地區,轄瑞金縣。

1994年5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撤銷瑞金縣,設立瑞金市,管轄範圍、行政級別未變,仍隸屬於贛州地區。

1998年冬,國務院批準撤銷贛州地區,設立地級贛州市之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於1999年2月14日批準瑞金市由省直轄,贛州市代管。

(第三節)撤縣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