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環境監測
20世紀80年代,環境保護引起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1985年成立瑞金縣汙染源調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 室,著手對境內工業廢水、廢氣、汙染物開展調查,提出治理方案,停產整改或撤離一批汙染嚴重的工礦企業,改善城區環境。20世紀90年代中期,市政府將環 境保護列入城市考核的主要指標。環境質量成為“市長工程”。1997年按照省環境保護委員會考核各城市環境質量的標準,市政府頒發[1997]60號文 件,明確城市環境考核的15項指標任務和10個責任部門。
1998年,市環保局對城市環境布點監測。在城區設立13個環境空氣監測點,102個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17個交通噪聲監測點,3個地表水監測點,用18天時間,完成現場采樣分析化驗,編寫環保技術報告,通過省級驗收。
1999年起,瑞金市列入江西省“城市環保考核”縣(市),開始對水、聲、氣進行正常監測。市內設5個大氣監測點,進行每年4次、每次5天、每天6小時 的采樣、化驗;設3個地表水監測點,每年進行6次采樣、化驗;設102個區域噪聲監測點,17個交通噪聲監測點,進行晝夜監測。
第二節 環保措施
環保宣傳 1995年起,每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市領導作電視專題講話,環保部門開展街頭環保谘詢,發放宣傳資料。1997年,全市各界人士近萬 人在紅都影劇院門口開展萬人簽名活動,近百名中小學生現場創作環保百米巨畫。1999年,市環保局組織千名中小學生、共青團員在葉坪舊址群植樹、種竹活 動,並於當年製訂《瑞金市創建綠色學校實施方案》,申報瑞金一中、解放小學創建綠色學校。2000年組織300名中小學生在綿江畔清理“白色汙染”(廢塑 料)行動;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環保征文、繪畫和環保圖案設計競賽,兩名學生分別獲“環保小衛士”征文競賽國家二等獎和三等獎,三名學生獲環保活動圖案競 賽省級三等獎。
環保規劃 1996年,市環保局編製全市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要求“九·五” (1996~2000)期間,全市排放汙染物總量控製在1995年的水平,所有工業企業排放汙染物達到國家標準,綿江水質有明顯改善。至2010年,實現 環保“生態市”和煙塵控製、噪聲控製“達標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