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航道
綿江航道 全長119千米,因當地群眾分別在武陽鄉大石截、羅石地段攔河築壩,興建“大石陂”水輪泵站和“519” 水輪站,1976年綿江河武陽上遊從此斷航,僅武陽至會昌段32千米通航。1986年後,航道久未疏浚,航運日漸減少。至2000年,綿江航道航運處於停 滯狀態。
梅江航道 從寧都縣黃石鄉營下村人境,經瑞林鄉的山溪、民主、保衛、瑞紅、水口、長沙等村入於都境,本縣境內流程29.2千米,河麵寬100~230米,枯水季節河深1.3米,常年可通10噸級木(機)帆船。經1986、1990年航道整治,至2000年航運暢通。
第二節 渡口
1986年春,縣境內分布33處渡口,其中綿江中下遊設置上壩、下高塘、大埠頭、桐崗壩、虎頭壩、窩內村、橋頭、石壁湖、旋龍圩、壩尾、太陽嶺下、陳 布、楊屋前、武陽圍、鬆山下、中賴、龍江圩、下洲壩、下山壩等19處渡口;梅江的瑞林、下壩河段設置環石、白溪、木排、青山背、廟角、廖村、橫江、水口、 長沙、黃坑口等10處渡口;水庫渡口有南華、日東、陳石、龍山等4處。
1989年,增設綿江謝坊段紅星渡口,梅江瑞林段民主渡口。此 後。渡改橋撤銷下高塘、楊屋前、太陽嶺下、武陽圍、廖村等5處渡口。同年實施《江西渡口管理條例》,水庫渡口改為專用渡口。1990年,全縣保留渡口30 處,其中專用渡口4處。此後渡改橋建設步伐加快,渡口數量逐年減少。1991~1996年,先後撤銷紅星、民主、大埠頭、壩尾、桐崗壩、中賴、橫江、水 口、廟角、下山壩等渡口。1996~2000年,市內設置渡口20處,其中專用渡口4處。分布在綿江、梅江沿河5個鄉(鎮)、14個行政村和4個水庫庫 區。其中謝坊鎮6處,武陽鄉4處,丁陂鄉4處,下壩鄉1處,瑞林鎮1處。
第三節 渡運設施
1987年,縣造船廠 自行製造木質人力渡船11艘,購置鋼質渡船3艘,維修舊渡船8艘。新建碼頭1座,添置救生圈29個。1988年,造船5艘,修船10艘,購進掛槳機4台, 興建風雨亭1座。1989年,製造木船6艘,修船9艘,購置掛槳機1台,興建碼頭3座、風雨亭1座。1990~1994年,共造渡船20艘,修船39艘, 購置掛槳機7台,興建風雨亭14座、碼頭21座。1995年,造船6艘,修船1艘,購掛槳機4台、柴油機3台,建風雨亭5座、碼頭2座。 1996~1999年間,境內渡口新造渡船7艘,修理渡船2艘。興建風雨亭6座,修建碼頭13座,購置掛槳機3台,修理渡船5艘。2000年,市內20處 渡口,均配備機動渡船,建成風雨亭。碼頭設施、救生設備配套齊全。渡工持證上崗,安全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