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參政議政機關(2)(1 / 2)

大力興辦交通事業 1993年,縣 委作出《關於加快我縣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縣人民政府把加快公路建設擺在政府工作重要日程。1995年,全麵完成319、206、323國道瑞金段油路 建設,在省內率先實現國道公路“油路化”。1997年11月,雲日公路雲集至合龍段瀝青路麵全麵竣工。1998年7月,市委、市人民政府進一步作出《關於 加快公路建設的決定》,提出“用三年時間,將319、206、323國道瑞金路段改造為一級、二級公路;實現市至鄉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的總體目標”。同 年8月,成立公路建設指揮部,由市長任總指揮。是年,謝坊至拔英、九堡至岡麵、壬田至日東、雲集至日東、瑞林至對坊、賓館至黃柏、雲石山至萬田、梅崗至九 堡水泥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車。12月,按國家一級汽車站標準設計施工的市新車站落成。2000年,塔下寺至蛇子崗、瑞林至下壩、瑞林至丁陂、壬田至麻布塅、 壬田至金華、壬田至羅漢岩、九堡至密溪、葉坪至下羅公路水泥路麵改建工程竣工。12月,319、323國道瑞金段分別改建成一級、二級砼路,206國道二 級砼路正在建設中。至此,瑞金境內國、省、市、鄉、村公路聯成網係,路況良好,市內公路交通步入發達城市行列。

注重水土保持和環境保 護 1984年,縣人民政府製訂《1985~2000年水土保持規劃》。1985年起,采取以工代賑形式,投資投勞,在關山、超田、大壟等地植樹種草,至 1992年,完成治理項目13項。1993年,瑞金縣列入全國八片水土保持貢水片重點治理縣,縣政府統一部署,上下結合,重點突破,先後對綠草湖、葉坪、 合龍、橫坑、安富、逕口、坳背崗、七堡、東華、黃安等10片水流域重點治理。1997年市政府進一步安排馬山、富溪、麻地、中逕、梅坑、合龍、橋龍、黃泥 塘、水南、水口、象湖鎮、鮑坊等12片小流域治理。兩階段投入資金8223.7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麵積45853.3公頃。15年卓有成效的水土保持, 基本改變瑞金境內水土流失狀況。2000年,綿江支流河床比治理前分別下降2~5厘米;小流域植被率由治理前的41.5%,上升至87.86%;水土流失 麵積由1986年的87266.7公頃,下降至58400公頃。

1985年11月,縣城建環保局下設環境監測站,開始環保工作。 1996年10月,設立環境保護局,加強環保工作。著手編製“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十年規劃”,製訂“九·五”期間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製措施; 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創建綠色校園活動,機關、廠礦創建花園式環境活動。1997年,市人民政府頒布《瑞金市南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辦法》,責成有關單 位加強對保護區的監管。與此同時,在全市城鎮開展噪聲、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和環境衛生等主要指標的監測、監察,加大執法力度,減少汙染,查處違法案 件。至2000年,市內20家汙染企業的廢水、廢氣、煙塵等汙染物排放基本達標。環境保護初見成效。

促成鐵路建設項目 1997年3 月,瑞金市全國人大代表主動協調周邊省市(縣)代表,在全國九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交興建贛州至龍岩鐵路的聯合提案,受到中央的重視。同年3月下旬,中國鐵 路第四設計院的專家考察團來贛州、瑞金考察贛龍鐵路建設項目。1998年10月,成立“瑞金市支援鐵路建設領導小組”,廣泛開展社會調查,聽取群眾意見, 進行經濟論證,搜集地理資料。主動協助設計部門完成鐵路初測設計樁點定位。1999年,市政府組織沿線鄉鎮落實護樁責任。與此同時,配合設計單位開展沿線 地質、水文、氣象、交通、地麵建築、地形地貌等狀況的詳查工作,完成鐵路初測線路圖和沿線基本情況彙總表,為贛龍鐵路定測、設計、施工提供依據。2000 年,協助中鐵設計四院完成鐵路定測工作,並進行可行性研究,編製社會、經濟研究報告和移民安置發展規劃與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保護方案以及客貨運 量評估報告等。2000年7月,國務院批準贛龍鐵路建設項目,8月,國家計委下達項目通知書。2002年動工興建。2005年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