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藝文(1)(2 / 2)

自與成連接, 瑤琴見夙期。

風雅全無著, 靡然五季詩。

雕蟲傳響細, 鏤月軋詩遲。

臆說從人蔓, 葩經敢自岐。

名山存秘笈, 渺渺白雲期。

注:默堂先生即楊方立。

山 村

鄒 靖(邑人,字立夫,號耐三,清道光贛州府訓導)

山路不覺盡, 桃花紅一村。

溪深停渴馬, 路轉得柴門。

問酒客尋店, 騎牛翁抱孫。

此中風景好, 遙憶武陵源。

贈楊韻卿明經二首

陳家瑤(字克昌,名次亮、熾,邑人,清光緒舉人,曆任戶部郎中、軍機處章京等職)

竟作詩人老, 寥寥正始音。

水雲心共語, 淵海學何深。

鋒斂看長劍, 弦孤問素琴。

先生千古在, 詎必較升沉。

窮冬寒氣懍, 喜見魯靈光。

朔雪行人少, 孤燈夜話長。

傳人多白屋, 世業在青箱。

莫漫傷遲暮, 梅花有古香。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字潤之,湖南湘潭人,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複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注:作者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1933年夏重過大柏地時,回顧1929年2月10日至11日紅四軍與江西軍閥劉士毅部在大柏地麻子垇激戰的情景,吟誦出這一清新雄奇的詞章。

訪 瑞 金

董必武(號用威,湖北紅安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

繞郭綿江自在流,雲龍橋上好凝眸。

西山白塔雖仍舊,田畝無私迥不侔。

昔日紅都跡尚留,公房簡樸範千秋。

葉坪沙壩遙相望,謁者頻來總樂遊。

父老相逢情誼稠,翻身故事話從頭。

已將三座山移去,公社生涯協眾謀。

瑞金恰是井岡儔,革命搖籃地勢優。

倡議發於毛主席,至今影響及他洲。

注:1931~1934年,作者在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法院院長。1960年11月1日,重訪瑞金作詩四首。

訪大柏地

郭沫若(四川樂山人,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馬子坳頭鏖戰處, 關山雲樹鬱蒼蒼。

岩膚曾染英雄血, 峽底新栽初稻秧。

彈洞杏坑留舊壁, 詩碑柏地立當場。

長虹深幸如相識, 彩練橫空舞夕陽。

作者原注:大柏地有碑,刻毛主席《菩薩蠻》詞。詞中有句雲: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鏖戰處地名為麻子坳,前村名杏坑。訪大柏地時,適逢其會,亦有彩虹出現。

由廣昌回瑞金馬上口占

李一氓(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官員兼理《紅色中華》編輯,以詩飲譽中外,此詩作於1962年)

馬傍稻畦轉, 人從戰地歸。

一鞭殘照裏, 又過武陽圍。

自由詩二首

劉 英(邑人,抗日將領,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

幼時不知路, 今日上坦途。

赤心獻革命, 決然無返顧。

十年征塵到如今, 偷身彈雨息槍林。

戰死沙場堪自樂, 囹圄室內何我雲。

. 還鄉探親行

黃嘉煥(瑞金籍,居台灣)

銅缽山高綿水長, 故園泥土永芬芳。

雖雲走馬看花過, 客夢幽思意味長。

兩鬢漸霜垂垂老, 今番重履南岡道。

梅隴柳岸艇浮波, 康阜熙和虔斯禱。

丁未夏四月寄日本姚次之

張魚書(邑人,留學日本,孫中山同盟會會員)

誓恢漢業叩洪鍾, 世界光明競化工。

馳騁中原搏虎豹, 縱橫大陸斬蛇龍。

百年黑白分文野, 一戰玄黃定罪功。

公自鎔心我鑄膽, 同流熱血洗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