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人物傳(4)(1 / 3)

鍾輝 1914年生,黃柏鄉瑞蘭村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 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十師二十九團戰士、班長,第三軍九師政治部宣傳員,第一師二團 排長,軍團保衛局科員,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直屬隊副特派員,紅八軍團第二十三師六十七團特派員,紅三軍團保衛局巡視員,參加長征。任陝甘地區關中紅一團特 派員、團政治委員,陝北紅一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九師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 任熱河省軍區熱西軍分區司令員,熱北軍分區司令員兼蒙漢聯軍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一六一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後,任江西省軍區浮梁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政治委員,炮兵第五編訓基地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炮兵政治部主任,中 國人民誌願軍炮兵指揮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技術部部長,炮兵參謀長,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使館武官,炮兵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 全國委員會委員。2005年病故。

鍾 民(1911~1954.12) 原名鍾德勝,九堡壩溪人。1930年1月,參加九堡遊擊隊, 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中國工農紅軍排長、連長、營長、少共瑞金縣委宣傳部長、中共江西省委審 查委員。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守蘇區,堅持遊擊戰爭,任汀瑞遊擊隊支隊長兼政委。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抗日義勇軍五支隊長兼政 委。1938年2月,開赴抗日前線,編人新四軍第二支隊,曆任營長、營政委、團政治部主任、縱隊政治部主任、旅政委、軍分區政委等職。1943年4月至 1945年7月,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奔赴東北戰場,任縱隊後勤部政委、師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贛西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兼財政經 濟委員會主任、中共贛南區黨委第二書記、行政公署主任等職。1951年8月,當選為中共江西省委委員。1953年5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

鍾民主持贛南工作期間,把恢複和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將有限的資金投入興辦工業和發展農業生產。兩三年內,辦起贛南造紙廠、製糖廠、麻織廠和機器廠,擴大贛州電廠,使贛南的工業規模躍居全省前列。積勞成疾,於1954年12月病故於工作崗位。

鍾文芳(1920~1960.12) 壬田鎮鳳江村人。1940年7月寧都縣立中學畢業,考入江西省立工業專科學校土建科學習。1945年7月畢業後, 被分配到吉安公路段工作。不久,調江西省公路局,先後擔任工程員、技術員等職。負責清江、撫州、南豐等地的公路橋梁建設。南昌解放前夕,他“一不去台灣, 二不去外國,三不留省城”,一心迎接全國解放,懷著建設家鄉的美好夙願,毅然回到闊別10年的老家。回瑞金後,改攻水利。先後在縣人民政府建設科、水利局 等部門擔任技術員、科員等職,並當選為縣人民代表,縣政協委員。

鍾文芳是瑞金水利建設的開拓者。1950年,完成東華陂的勘測、設計 和施工任務,建成瑞金第一座灌田460多公頃的引水工程。1952年,負責陳石陂建設,從工程勘測、設計到施工,均一人主持。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 黨,11月,提升為縣水利局副局長。先後主持興建中逕、富溪等小(一)型水庫5座,龍山中型水庫和灌田200公頃以上的水陂5座,既作技術指導,又參加實 際勞動,身患嚴重肺氣腫病,領導勸他去治療,便笑著回答:“老病好不了,但也死不了,躺一會就沒事。”

1960年春,久益陂工程上馬,鍾文芳的病情惡化,同事勸他去治療,但他毫不在意,堅持和民工夜以繼日地工作。上級領導多次打電話催促他回縣城治療,他卻隱瞞病情,縣裏領導親自帶車去接,才勉強進院。但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終年40歲。

鍾同禮(1911~1991.6) 字維邦,國民黨員,九堡鎮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軍桂永清部教導總隊步兵第二團任副團長, 率部投入8·13淞滬會戰,在多次戰役中,奮勇殺敵。抗戰勝利後,鍾同禮升任南昌團管區少將司令。解放戰爭時期,鍾同禮曾指揮國民黨軍隊阻止中國人民解放 軍解放南昌,1949年敗退福建,直往台灣省。自60年代初,鍾同禮擔任公路建設總指揮,修建台灣中部橫貫公路,參與測量、設計、施工,工程圓滿成功。

鍾同禮晚年著有《參加上海南京抗日回憶》、《保衛上海南京抗日戰爭之追憶》等作品,在台灣和大陸出版發行。文中敘述“南京淪陷後,天愁地怨。鬼哭神嚎, 暗無天日,當時慘狀,實非身曆其境者能想象。尤其日本軍在大屠殺時,奸淫燒殺,集體活埋,瘋狂搶劫,種種暴行更是難以形容,每當回憶,不禁令人憤慨。”語 重心長地告誡後人:“愛我中華,毋亡國恥,團結愛國。”鍾同禮身患重病,仍心懷故鄉,帶病回鄉省親,從事兩岸交流,關心祖國統一大業,1991年6月3日 病故於贛州。

鍾誌照(1909.12~1991.7) 葉坪腰布人。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 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三師九團班長,紅九軍團二十二師九團三營連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七一八團一營營長。解放戰爭時 期,任晉綏六分區十九團團長,甘肅軍區酒泉軍分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鐵道公安二十二師副師長,公安二師師長,步兵第二預備師師長,四川省 西昌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2年享受副軍級待遇。

鍾學 林(1916.5~1991) 葉坪瑞星人。1932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少共模範團戰 士、排長、副連長,紅一軍團二連政治指導員。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汀襄支隊政治教導員,東北抗日挺進縱隊五支隊宣傳組織股股長,政治部副主任, 冀魯豫軍區八分區三四三旅七團政治處主任,冀魯豫軍區騎兵營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一旅二團政委,十六軍後勤部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後,任十六軍兼貴州軍區遵義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十六軍幹部部部長,江西省軍區幹部部部長,政治部第一副主任,閩北指揮部副政委,二十九軍政治委員,福州 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顧問。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