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林 1950 年12月生,壬田鎮大壟村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68年12月應征入伍,曆任戰士、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副政 委。1986年轉業,先後擔任中共瑞金縣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興國縣委副書記,崇義縣委書記,贛州地委委員、贛州市委書記(原縣級市),贛 州市委常委(地級市)、章貢區委書記,贛州市委副書記等職。2001年12月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市長。
駱輝球 生於1887年,號紅 寶,象湖鎮人。14歲開始學醫,得益於地方名醫郭連奎的精心指教。勤奮自修《醫學三字經》、《時方妙用》、《湯頭歌訣》等。1917年秋,駱輝球應友之約 來到黃柏,時值瘧疾流行,當地醫生多方治療苦難取效。輝球以藿香正氣散加常山、草果為主方,再因人而異略作增減,凡經他治療者,藥到病除。同事十分欽佩。 輝球對醫術精益求精,在民間流傳“要病好,找紅寶”之讚譽。1949年以後,輝球先後在瑞金國藥第一商店門診部、城關鎮中醫院工作,並被推選為瑞金中醫協 會理事、縣第五屆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第四屆常委,老當益壯,每日門診百餘例。1959年7月境內流感盛行,輝球雖年事已高,仍堅持座診,每天接診近百 號患者。
駱輝球醫德高尚,凡慕名求醫者,隨到隨診。患者每給禮品或謝物,總是拒之不受,並笑著解釋:“貧苦人患病已無可奈何,我豈敢再添病人負擔。”他對無錢買藥的患者,不僅不收診費,而且解囊相助。如囊空乏鈔,亦囑病者到某藥店取藥,自願頂帳相援。1967年8月病故。
郭連奎 生於1868年,又名連煥,字尉元,象湖鎮下塘人。自幼聰敏好學,勤奮不懈。以教育為業。曾先後在寧都州預科中學、瑞金縣開知高等小學、縣立高 等小學任教。民國時期,連奎邀集劉雅堂、鍾蔚升、楊蔭柯、賴世祥等創辦縣立賓興小學,親自執教並兼任校長。執教30年,治學嚴謹,深為廣大師生所欽佩,後 決心辭教,勵誌習醫,存心濟世,從醫後,致力攻讀醫學經典,融彙名家之長,攻克許多疑難病症。尤內科、婦科、兒科等有獨特創新。對病症細心辨析,診斷準 確,用藥精當,故效驗如神。眾多垂危之症,經他診治後起死回生,群眾稱頌:“華佗再世。”
郭連奎棄教從醫10餘年,醫德高尚,常常恤貧助藥,譽滿綿江兩岸,前來求醫者甚多。1927年8月,賀龍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在瑞金駐紮期間,連奎常為官兵看病。凡經他診治者,療效顯著,受到部隊官兵的稱讚,贈授“濟世救貧”匾額。1930年病逝。
顧玉平 1912年出生,澤覃鄉人。1933年8月參加紅軍,193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副班長、偵察連偵察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警衛 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1934年6月至1936年11月擔任周恩來副主席的警衛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 師部電台報務員、中原十三縱隊電台中隊長、61軍通訊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原突圍、蘇北連水、山東孟良崮、山西臨汾、晉中太原、陝西西安等戰役和戰鬥。中華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北軍區通訊科長,四川省南充軍分區副司令員。1970年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2005年3月病故。
梁達山 生於1914年,又名在遇,雲石山下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 戰爭時期,任紅軍地方遊擊隊班長、小隊長,鄉蘇維埃文書、少共書記,紅軍教導師供給部副科長,軍委四局科員,紅軍大學二科政治指導員。參加長征。抗日戰爭 和解放戰爭時期,任抗大總校財政科科長,抗大總校供給部副部長,吉遼軍區供給部部長,吉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部長,吉林省人民政府財政廳副廳長。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軍南下,返回江西工作。任江西省人民政府財政廳副廳長、廳長,中共江西省委委員、江西省人民委員會財糧貿辦公室副主任,中共江西省 委常委、省委財貿部部長,省委財貿政治部主任,省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78年病故於南昌。
梁君新 1931 年10月生,派名在旭,字桃洲,雲石山梅坑村人,6歲就讀於瑞金崇本小學,邊讀書,邊放牛,12歲人縣立中學,15歲考取寧都師範。1949年,國民黨軍 十二兵團司令胡璉在瑞金創辦“怒潮軍政學校”,梁君新應招入學,隨後赴台灣省。去台後,梁君新即赴美國陸戰學校、履帶車輛學校、登陸部隊學校及美國陸軍特 種作戰學校留學,屆滿後,在美國駐日本琉球群島軍隊服役三年餘。後回台灣,在國民黨軍服役。著有《兩棲作戰之發展》、《野戰戰備之研究》、《應用戰術講 議》、《飛鴻掠影故鄉情》、《千裏關山萬縷情》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