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凰仙之惑(1 / 2)

要說這風水一直是輪流轉的,所以啊那廣一直不相信有什麼風水寶地是可以藏風納氣幾百年的。有了這個想法,他對於自己死後的歸屬感可就輕了不少,反正過不了幾百年再好的風水寶地都要變成大凶之地,福佑子孫百年之後還要靠子孫的福運來擋自己的煞氣?活著的時候折騰折騰就當是打發時間,人都沒了就安安心心去了吧。

七俠暴漲的氣息一出來,那廣就再次確定了自己的想法,風水轉了這麼些年,終於又轉回了火鳳山了,江湖上各大門派其實多有猜測,隻是鑒於七俠致力於對火鳳山後代的培養,沒有更多的插手江湖上的角角落落,這才漸漸的把猜測壓在心底。

包括那廣也是一樣,畢竟時間可以撫平很多東西,甚至連事實都可以,當七俠安安分分呆在火鳳山修煉以後,江湖中的各種謠言也就隨風而去了,談論到火鳳七俠大名的時候更多的是唏噓還有嘲諷。

如今這些曾經看起來都是沒來由的猜測又再一次在那廣心頭濃烈起來,他也相信將來不僅是他,江湖中所有人都會把曾經的猜測都撿起來,在記憶裏和現實混合起來,變成新的記憶,然後在茶餘飯後略帶小得意的說道“看,我就說吧“。

陶辭在前世很喜歡做一件事,就是看著家裏的熱水壺,那種木質塞子塑料瓶身的保溫瓶在老百姓的廚房裏是再平常不過了。通常他會等到老爸老媽把一壺滾燙滾燙的熱水倒進去之後把木塞子緊緊的扣住瓶口。

然而到這兒陶辭的興趣才剛剛開始,等到他們走遠了,他就會跑去默數五秒,啪,的一聲,把木塞拔起,那噴薄而出的水蒸氣從瓶口奔湧而出,好像是被困在瓶中的水之精靈般一得空就逃之夭夭。

那飄搖的水氣,由快而慢的變化著,遊走不定的氣態比火要緩一點,比煙要快一點。陶辭一直想弄明白這飛空的水蒸氣究竟是如何才會形成這般優美的姿態,說優美並不準確,應該說兼具了空靈神秘的優雅的氣體。通常他可以一看就看個大半天,直到嗬斥聲把他叫醒。

修士在托天境前一般是無法做到真氣離體的,所以要是在外邊看到有人發出一股股真氣的,那還請走遠一些,因為必然是托天之上的高手,雖然走在路上遇見這種人的概率少之又少,但點兒背起來不能以常理度之。

修為到托天境的高手各個都是修煉了幾百年的老怪物,不說境界,那點脾氣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否則也不會叫老怪物了,誰知道生無可戀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陶辭看到七俠爆發出的肉眼可見的實體真氣時竟然下意識就想到要逃跑,直到看到那如瓶中沸水經木塞壓抑許久後噴薄而出的真氣形態時才緩下逃跑的意識,那些真氣一如他最愛的水蒸氣,起先瘋狂的從體內溢出。

要不是七人臉上明亮的神情還以為被火點著了呢。燃燒了有半晌火勢漸漸和緩下來,悠哉悠哉的包裹在七人身上。

人類之所以能夠在殘酷的生態環境下統治地球,甚至在向神的領域進發,原因還是在於異變的大腦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凰仙便一直在好奇的打探著手裏的一團黑色邪物,看了半晌沒去驚訝於七俠暴漲的修為。

反倒是更加用心於剛剛從他們身體裏抽離出的這團迷霧,它就是火鳳七俠一切疑問的終結點。其實他並不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隻是好奇原來是長這樣。

暴漲的氣息已經擴散到山下的火鳳山弟子,滿場皆驚於這一突然的變故。在場的眾弟子,除了核心弟子都到了,火鳳山的規矩就是,如遇到大劫難,拚盡山裏全部的力量,也要先送核心弟子先走。

照理說核心弟子的修為應該要成為大戰時的中堅力量,唯有滅教之時才應首先離去以保門派火種。可想而知火鳳子之前下的戰時警備級別有多高,可憐幾十個核心弟子還在那門內僅有的遠距離上古傳送陣等候消息,喝著呼呼的西北風。

此時山下已是台風亂刮的局勢,不靠點修為護體還真站不穩,更為驚人的是連小弟子們都能清晰的感覺到一股股強悍的真氣從山上鋪然而下,比起火鳳子來也是不遑多讓了。

修為的增長,來源於氣海丹田處真氣數量以及質量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修為增長的過程了。而境界突破的來源則各有不同,主要還是靠領悟和機緣,這樣過程便變得不可言傳,隻可意會,即使言傳,也隻能得到自身感悟的十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