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民間服飾與民間繪畫(1 / 1)

民間繪畫是民間美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繪畫是以表現民間風俗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繪畫形式。民間繪畫的題材非常廣泛,但多數脫離不了民間的風俗習慣之類的主題。花卉、吉祥物、動物、人物等都是民間繪畫的題材,甚至把曆史故事、戲劇都可以作為繪畫的內容。民間繪畫的形式多種多樣,建築彩畫、門頭畫、木板年畫、牆圍畫、炕圍畫、陶瓷畫、鼻煙壺畫、壁畫等等。這些民間繪畫的材料不同、工藝過程不同,但運用色彩、構圖、創作方法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民間繪畫用於民間服飾不是照搬,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風格。民間服飾的工藝方法也分很多類型,表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刺繡、包花繡、挑花、布貼、織錦等都是民間服飾常用的方法。我們以刺繡為例,這是一種漢族和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的手工藝,流行於全國各地。刺繡的方法是以繡花針穿彩色絲線,刺繡在紡織品上。從周代至魏晉,繡品已經普及於朝野上下。當時有“畫者為繪,刺者為繡”之說,花鳥、景物、人物、動物等都是刺繡的題材,經常用於服飾的麵料。用刺繡的方法製作出來的服飾麵料,手感柔軟、有立體感,給人以華麗、細膩之感。

民間服飾中的“繪畫”,借鑒了民間繪畫的創作模式,但又不拘泥於這種模式。在創作手法上仍然遵循著傳統的繪畫方法,如對稱、平衡、滿底、時空、適形等。

(1)對稱

對稱是民間服飾“繪畫”的一種構圖方法,對稱使人視覺舒服。服飾品為了能與服裝和人體相配合,表現人的端莊、大方的風度,而對稱恰好是最好的選擇。如:雲肩是配在肩上的服飾品,造型一般的都是采取對稱的,雲肩上的繪畫也采取對稱的格局,即使不完全對稱也是平衡的構圖。在我們的視覺習慣中,眼睛總是朝著一個目標看,例如看一座建築物的大門、看一個人的穿著等,習慣使我們的眼睛張力要平衡。視覺重心集中在一個焦點上,眼睛從左到右是比較方便的,在視覺上比較舒服和省力。這是民間服飾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2)滿底

“滿底”的構圖是民間服飾常看到的一種形式。“滿底”的構圖是在一種形狀中,把人物、動物、花卉等圖案鋪滿整個形狀,如圓形的雲肩、長方形的馬麵、正方形的頭巾等。貴州台江的苗族刺繡中的衣袖、圍腰、背帶等很多都是采取“滿底”的構圖,一幅刺繡作品往往把一個形狀鋪的滿滿的。這種構圖的處理方法,正好與台江的民間繪畫如出一轍。

(3)時空

“時空”構圖是把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事物串聯在一起。唐朝的武則天在冬天曾下令讓百花盛開,其實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我們的民間藝術家,把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海棠花、冬天的梅花畫在同一個空間裏,時間性在這裏已經不重要了。包花繡“水果雲肩”是把水果中的藕、石榴、蘋果、西瓜、桃子、香蕉、葡萄、棗子等四季水果都繡在一幅“雲肩”上麵,好像一個水果大棚。時空構圖常用一些高空透視的方法,把眾多的人物、花鳥、建築畫在一起,超過了時間、空間。清代的一幅“馬麵采蓮圖”是典型的時空構圖。

(4)適形

“適形”的構圖方法是一種“雙關”的現象。民間服飾中的裝飾圖案有很多形狀,服飾的款式也很多,也就是說:裝飾圖案要適合外形的需要。外形和花紋要做到:互為利用、互相製約、互相穿插、互相關聯、上下呼應、大小配合等。如團花的創作,所有的人物、花卉都要適合圓形。民間服飾藝術家創造了大量的服飾圖案,這些圖案都或多或少地與民間風俗有關,團花的種類就有數十種,如:壽字團花、福字團花、祿字團花、雲紋團花、各種花卉團花等。還有一種是特製的麵料,如“圍嘴”在款式上已經定形,裏麵的裝飾圖案都適合圍嘴款式的形狀。所謂“雙關”除圖案和外形要互相適應之外,圖案的紋樣也是一種雙關的關係,如花、葉互相穿插,俗話說就是鑽空子,花與花定形後,形成了一定的空間,然後用葉子占領這個空間,形成互相製約的局麵。綜上所述,民間繪畫與民間服飾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創作方法上互相借鑒,但又各自發揮著自己工藝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