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子是民間服飾的一大特色,是民間服飾的主要配飾之一。沒有扣子就顯不出服飾款式的完整性、裝飾性、和諧性。扣子是由“帶”發展而來,逐漸演變成紐扣結,以後應用很廣,“中國結”就是由此演變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服裝部件連接多是以“帶”為主,衣服穿在身上需要固定,在有扣子之前是用帶來固定的。古希臘有一種服裝,隻是一塊很長的布,是用帶固定在身上,並形成了某些款式。“帶”在固定服裝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在用帶固定服飾時,必須打結,打結其實在很古的時候就出現了。早在唐朝的石佛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蝴蝶結”、“十字結”、“單結”等。現代的民間服飾仍離不開帶,因為有些服飾隻能用“帶”才著裝方便,如:圍兜、圍裙、背帶褲等。由帶發展成的“扣”在民間服飾中以“盤扣”最為普遍,盤扣不但是實用的需要,而且也是裝飾的需要。中華盤扣是以布條縫製成圓柱形,然後進行編結,要根據服飾的款式來決定盤扣的形式。以後又出現以布料與硬質扣相結合也是別有風味的裝飾,如金屬扣、寶石扣、玻璃扣等。盤扣是由“打結”而成,因此“繩結”除去起著紐扣的作用之外,後來成為特有的服飾裝飾品。繩結的種類、花樣越來越多,有的配上金飾、玉飾,佩戴在服飾上另有一種風韻。繩結的變化非常多樣,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千年,在民間各種各樣的繩結形成了係列化。“結”與“吉”諧音,有吉祥的含義,因此在民間成為人們追求的裝飾品。中國結除去它的造型很美之外,又因為其形狀往往表現了一定的含義,因此人們為各種結起了既好聽又富有吉祥意願的名字,如“如意結”、“盤長結”、“雙錢結”、“同心結”、“蝴蝶結”等。古人描寫“結”的詩詞很多,如:“腰間雙綺帶,夢有同心結”、“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心潮已平”等。“結”是愛情的象征、是吉祥的意願、是長命百歲的追求,因此結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現代結的發展已經不僅僅用於服飾、床帳,而用結的方式,製成壁掛、室內擺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