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神話傳說對民間服飾的影響(1 / 3)

中國的民間裝飾很多是與神話有關係,民間服飾藝術也不例外,在裝飾上受神話影響的也很多。凡是神話都有一個奇思妙想的故事,這些故事常常出現在建築上、家具上、紡織品上、喪葬用品上、木板年畫上等。民間服飾藝術利用神話作為裝飾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是具體的形象,有的比較抽象,老百姓發揮了聰明才智和創造性。在民間服飾上的神話故事,充分體現出老百姓追求吉祥、幸福、長壽的渴望。

(1)事事平安

平安是人們渴望的,出門要平安,勞動要平安,生活上要平安等等。人們常以同音的事物來代表平安,如蘋果的“蘋”字與平安的“平”同音,因此人們把蘋果當作吉祥物;瓶子的“瓶”字與平同音,瓶子常是圖案的內容。瓶子常和鵪鶉合在一起畫成圖案,“鵪”與安同音,取平(瓶)安(鵪)之意。明、清時代的八品官、九品官在服裝上所用的補子,畫的就是鵪鶉。明、清時代的民間服飾,常常用花和瓶表現富貴平安的主題。

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和海外,人們常常在服裝上佩帶“媽祖護身符”,這實際上已經成為民間的服飾品。媽祖是炎黃子孫都信仰的一位女神,相傳她在海上保護商船和漁民的平安。

(2)富貴有餘

貧苦的老百姓,日日盼望著過上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往往把富有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改變生活的途徑,就是“發財”,想發財就要想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就有了“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民間傳說中:鯉魚如果跳過“龍門”,就可以變成“龍”,如果跳不過去,仍然是鯉魚。跳龍門時要經過努力奮起,一次不行再跳,隻有經過努力奮鬥的鯉魚才可以達到目的。“鯉”與“利”同音,“魚”與“餘”同音,也就是說隻有經過奮鬥才能得到富貴,“富貴”者即“得利”;隻有“富裕”了才能“有餘”。民間很早就用這個題材作為服飾的裝飾,如藍印花布、蠟染都有鯉魚跳龍門的出現。蠟染圍裙“鯉魚跳龍門”是以兩條鯉魚跳躍的姿態,占據了主要畫麵,海水的浪花組成了似龍門的樣式,生動活潑,既是實用的圍裙,又是可作為壁掛的裝飾品。

在神話傳說裏有一個“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劉海原名劉操,後來出家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後來劉海“戲蟾”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名字被誤解成劉海,以後又被衍化成“劉海戲蟾”。據說在蘇州有一個財主,曾有一個小夥子到他家打工,很會幹活,給他工錢也不要。到了正月十五“燈節”時他抱著小主人到街上去看燈,到半夜才回來,主人批評他,他說:“蘇州的燈不好看,我帶小主人到福州去了。”家裏人沒有哪個相信他說的話,小主人從懷裏掏出新鮮的荔枝,說是在福州買的,大家才知道小夥子不是一個普通人。這個小夥子就是劉海。過了一些時候,劉海在井裏捉到一隻三隻腳的蟾蜍,這件事傳出去了,大家都來看這位仙人,劉海手抱“金蟾”升天而去。劉海戲金蟾成為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劉海是慈祥吉祥的神,能給人帶來財運,金蟾被認為是吉祥之物。民間服飾上就出現了劉海和金蟾的形象,是想給自己帶來好運。所謂“蟾蜍”就是我們俗稱的“癩蛤蟆”,民間又認為它是一種有毒的小動物,也是一種藥材,常用它為“以毒攻毒”的形象出現在服飾上。在民間如果想要發財,最好是能捉到一隻三條腿的金蟾,為了能達到這個目的,就把金蟾的形象製成掛件掛在身上。如陝西的五毒背心、五毒掛包、青蛙和癩蛤蟆掛件等,都是以蛤蟆為主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