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潤被俘虜後,顯得很是坦然自若,似乎早就料到這一天的出現,一聲不吭的被關進囚車。
已是強弩之末的叛軍聽到楓潤被俘的消息,喪失了最後一絲鬥誌,紛紛投降,戰亂很快平息下來。
黎盛得知戰亂平定的消息後,喜笑顏開,得知楓潤被俘的消息後,喜出望外。
但令黎盛發愁的是,如何懲罰楓潤,成為了一個難題,砍頭,挖心,腰斬…這些刑罰在黎盛看來,都難以發泄自己的心頭之恨。
黎盛不敢相信,曾經對自己卑躬屈膝,畢恭畢敬的楓潤居然敢忤逆自己。這在黎盛看來,是一份莫大的屈辱。
左右看到黎盛如此糾結,猜出了黎盛的心事,建議道:“楓潤犯上作亂,恩將仇報,人神共憤,應該將其押送至皇都,令萬民唾罵。”
“此言甚好,王公公,此事就交由你處理吧。”黎盛吩咐道,給了他個帶有深意的眼神。
這個眼神旁人不理解,可王公公卻領悟到了其中的深意,作了個揖,說道:“老奴遵旨。”
處理完楓潤的事後,黎盛依次召見了慕王爺,姍姍來遲的西域王,以及作戰英勇的溫覺等人。
一番褒獎過後,將軍隊浩浩蕩蕩的開往皇都。
不久,軍隊威風凜凜的進入皇都。軍隊開進皇都後,黎盛並沒有返回皇宮,而是直奔刑場。
此時的楓潤披頭散發,傷痕累累,血液粘在囚服上,紅的刺眼。身上被鑽出幾個血洞,汩汩的冒著鮮血。
這樣的場景在押送楓潤從蒲英城到皇都再到刑場的這段路程一直在持續著。
為了迎合黎盛的心意,王公公命令劊子手將楓潤的皮膚割出數條傷疤,捅數個血洞,但不能致死。
每當楓潤快死時,劊子手就幫他療傷,令楓潤處於生與死卻能真切的感受到疼痛的臨界狀態。黎盛看到後,大為讚賞,心中更是有一種不可言說的快感。
即便是戎馬半生的慕王爺看到後肩膀都忍不住抖動了一下,西域王等一幹朝廷眾臣看到後,更是目不忍視。
但是卻沒有人勸阻這種行為,在這個節骨眼上,誰求情,就會被視為楓潤的同夥,所以在場的眾人隻能暗暗祈禱,祈禱楓潤盡快死去。
終於,楓潤到達了極點,走上了眾人所期望的黃泉路。
楓潤死後,黎盛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顯得很是遺憾。有些沮喪的說道:“此次平定楓潤的叛亂,將士們居功至偉。所以寡人決定犒賞三軍。文武百官,到皇宮赴宴。”
這話要換做別處,必定倍感恩德,稱讚黎盛英明。在現在這種場合,感受著楓潤的鮮血、黎盛扭曲的人格以及變態的笑容。
“陛下英明。”看到全場鴉雀無聲,為了緩解黎盛的尷尬,王公公解圍。
“陛下英明。”文武百官強顏歡笑,有些不情願的說道。
刑場四周圍觀的百姓,看不清黎盛的醜態,隻能看到黎盛華貴的服飾。不明所以的百姓聽到反賊楓潤被誅,紛紛伏地叩首,高呼英明,氣勢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