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韓國,竟然也意外的取得了三千多萬的票房,算是將島國的票房損失給補了回來。
至於《西遊降魔》上映之前,大家熱議的李易VS陳開歌,在《西遊降魔》在美國上市一個星期的時候,就已經沒人再把這兩部電影相提並論了。
陳開歌很不服氣,認為自己的電影如果能夠在美國上映,同樣也能取得好成績,但是,陳開歌也將《無極》送去了美國,卻沒有影院願意播放,用一個在美國影院工作的華國高層的話來說,就連我都看不懂的影片,難道還能指望著美國人可以看的懂?
當然,即便不算上美國的票房,單單說內地的票房,李易的《西遊降魔》也是大勝了陳開歌的《無極》,數據對比是一億四千萬對四千萬。
別看《無極》在內地取得四千萬票房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但是,別忘了,《無極》可是號稱投資兩個億,就算實際上隻有一億五六千萬,至少也要三億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但是,《無極》的總票房,才剛剛破億,也就是說,淨虧損了至少一個億。
而李易的《西遊降魔》呢?票房收入分成去掉稅收,還有差不多是五億三千萬左右,去掉成本,還可以淨賺四個億!
雖然這個數字跟那些好萊塢大片的收益沒法比,甚至連年度總票房的前二十名都進不去,但是李易也算是敲開了美國的市場,至少他的下一部電影再想登錄美國,就不需要這一次這麼麻煩了,而且院線方麵也會寬鬆的多。
另外,劉奕菲的第一張專輯,也正式上架了,在專輯上架前,並沒有去音樂網站打榜,因為沒有那個必要,像之前的王立宏,就是不需要在音樂網站打榜的,隻是為了壓李易的風頭,才把專輯的主打歌放在了各大音樂網站。
拿一首專輯的主打歌來打榜,有時候,可以促進銷量,但是,如果主打歌的質量不夠好,反倒會影響銷量。再一個,除了李易這個特殊存在之外,其他的歌手,每張專輯當中,最多也就是兩首主打歌,大多數都是隻有一首主打歌,新人放上去打榜,那是宣傳需要,可一個成名的歌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很多人聽完主打歌之後,就覺得沒有買專輯的必要了,什麼時候想聽了,到音樂網站上聽免費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