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些糊塗了,這兩人到底是腫麼了?不過,糊塗的隻是一部分人,隻要看過《那些年》的人,心裏卻是清楚,兩人說的可能是真的。因為,《那些年》拍的真爛!不能說馮曉剛拍攝的不好,而是《那些年》的劇情,實在是難以入眼。
跟原著走偏,這倒也沒什麼,很少有導演和編輯會真正的按照原著一絲不變的改編成電影。但是,走偏到故事內容都看不懂了,這也太離譜了一些。
一些激進的網友在網上開始噴了,噴馮曉剛,你到底是在拍青春校園劇,還是在拍喜劇,如果是拍青春校園劇,為什麼劇中會有一個逗逼?
還有網友問馮曉剛,那個逗逼到底給你送了多少錢,陪你睡了多少夜,你竟然把她給送上熒屏來惡心人?
這個所謂的逗逼,說的自然是劇中想要反客為主的女配角,戲份本來還是比baby少一些的,但是,後期剪輯,馮曉剛以自己累了,需要休息一段時間為由,並沒有參與。這下好,女配角的戲份,直接超過了baby這個女主角。
但問題是,這個女配角,沒有相應的演技。無論是和baby對戲,還是跟男主角,其他的配角對戲,幾乎都要被壓戲。特別是baby,你敢搶我的戲份,那麼,我就順理成章的可以壓你的戲。兩人對戲的時候,baby將演技完全發揮出來,曾一度讓這個女配角被壓製的連台詞都說不出來,一部電影拍下來,崩戲就崩了七八次。
這讓原本演技就不怎麼樣的女配角,表現的還不如一個影視學院大一大二的學生。
當然,這部電影,馮曉剛也是拍攝出了許多的亮點的,比如,baby的一些戲份。
如果是換成其他導演,肯定就開始推卸責任了,至少也要把事實如何說出來,不過,馮曉剛懶得去做那些,他當天把票房預估為三億,這句話就足夠讓大家去解讀了。
如馮曉剛和李易所料,在網絡上罵聲一片的情況下,《那些年》第二天,隻取得了兩千三百萬的票房。上座率不足三成,幾乎沒個播放《那些年》的放映廳,都有大量的觀眾中途離席的情況發生。
七天下來,兩億零九百萬的票房。在港城、台島、東南亞,已經有很多影院,將《那些年》下線了。
李易又發了條微博,表示還是自己猜得準,馮曉剛果然是在自吹自擂!
馮曉剛這種萬年不上一次網的人被李易給‘激怒’了,竟然很罕見的也登錄了微博,回敬了李易一句:“有本事,你拍一個票房高的給我看看!”
李易這邊連忙回道:“我可沒馮導的本事,不過我倒是想投資一部大製作,兩個億是投資底線,上不封頂,不知道馮導有沒有興趣。”
兩個人自然不會顯得沒事兒用微博聊天,直接一個電話多好?兩人聊的,是給華誼的人看的。
李易這是亮明車馬了,我要投資超過兩個億,來拍攝一部電影,邀請馮曉剛加盟。帶上華誼一起玩,這個是肯定不可能了。華誼總沒有理由讓馮曉剛放棄超過兩個億投資的大製作吧?就算馮曉剛是華誼的人,華誼要是這麼做,那就等於是徹底撕破臉皮了,何況,撕破臉皮了,馮曉剛也不怕,以他的身份,還怕沒人投資他的電影?
要麼,華誼也拿出相應的資金投給馮曉剛,讓馮曉剛來個大製作。兩個億倒是沒問題,但李易說的這個上不封頂,這個就有些嚇人了。很多人都知道,李易的膽子可是很大的,第一次參演、投拍電影,就敢拿出一個多億來,還是給一個新人導演練手,如果換成導演是馮曉剛,李易就算是拿出五六個億,也未必就沒有可能。
……
王中軍在知道這件事之後,有些發蒙,怎麼個問題?他知道,問題是出在《那些年》上麵的,可是,他沒想到,《那些年》竟然糟糕到這種程度,自己的確是授意了一些東西,但是,他的本意也不是要把《那些年》弄垮啊!弄垮了,他也同樣賺不到錢啊!
馮曉剛找他抱怨了幾次,但也沒說過什麼強硬的話,如果馮曉剛稍微強硬一些,他絕對是按照馮曉剛的意思來,就算他當初抱著放任王靜華去打壓李易的念頭,也是可以換成別的機會的,未必就一定要在電影上做手腳。
話說,王中軍堂堂華誼的老總,不可能去關心一部電影的細節問題。不過,在了解到,後期剪輯,竟然全程都沒有馮曉剛的參與,全是跟王靜華比較親近的人做出來的,王中軍就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太妙了。
問題不是出在王靜華身上,就連王中軍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都要順著馮曉剛,區區王靜華,就能在馮曉剛的電影裏動手腳?那也太小看馮曉剛了,如果隻是安排一個角色什麼的,或許馮曉剛會從公司的整體出發,就同意了。
但是,改劇本,又是弄了一個戲份超過了女主角的配角,就連這,馮曉剛都忍了,這就說明,馮曉剛在故意的積蓄著怨氣,就等自己的怨氣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他離開華誼的時候。馮曉剛是個比較重感情的人,從來不會主動的對不起別人,所以,他就要等著別人來對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