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順逆(1 / 2)

山雀在歌唱,呼喚露水歸去。那日回家時的馬糞還沒有幹透,雍家莊小少爺弄出來的龜苓膏,叫花雞已經在整個莊內發酵。幾個孩子給家裏帶了一碗拌了蜂蜜水的龜苓膏,強忍著從嘴裏省下幾塊帶給父母的雞肉。整個莊子裏就不安靜了,聰慧,天才,光耀門楣,衣錦還鄉,高官,當日白虹貫日,................

“娘親,你看莊子裏這些人從早到晚,一年一年沒有盡頭的勞作,結果還是窮成這樣,兩百多戶沒有一家能一年到頭能吃飽,沒有一個孩子有鞋穿的。我有個想法,娘親幫我看看行不行?”

“我們天賜這麼小就悲天憫人的?好,你說,娘幫你一起琢磨琢磨。”

“我覺得能給他們不一樣的生活,人不應該這麼活著,人應該有希望的活著,我隻能一步一步來,先讓莊子富起來,讓莊子的人天天白麵饅頭,人人有新衣服,每個孩子有鞋子穿,跟我一般大的孩子讀書識字。”

“如果你不是從我肚子裏出來,我天天看著你長,一定把你當妖怪了。”雍王氏皺著眉笑著說“你是怎麼想的,這得多少錢啊?我跟你爹有你後,你爹發誓行善積德,戒殺茹素。可是你這動作也太大了吧?咱家經不住這麼敗啊!”

“嘿嘿。娘,你說叫花雞,跟龜苓膏好吃嗎?如果讓你買著吃,你買嗎?”

“你的意思是.....?”

“對,我的意思就是從莊子選幾個人進城。”

“那選誰不選誰啊?”

“先選老莊戶,跟老家人一起來的,可靠。有些人養雞,有些人去收購藥材,選精明的去城裏推銷...............具體的您跟管家商量。咱家出資,莊戶出人,分出去股份給他們。”

“那你在家幹嘛?”

“娘親,我要讀書啊,還有好多事情要做的。你看啊,叫花雞買的多了,慢慢就有人跟著學,咱家就不買了,直接給他們提供活雞對吧。莊子裏那麼多地,種地人少了,我要找些能讓人少耕種更多地的辦法對吧?家裏吃的東西太少,我要找些我喜歡吃的東西吧?就說將來光耀門楣,我是不是要多讀書,多讀書我是不是要整理一些筆墨紙硯的出來?做出來好了,是不是可以買到長安去?...................娘啊。兒命苦啊!“

”滾蛋,小滑頭。就算你要插手,娘也不會讓你去的。你將來要在金鑾殿當宰相的,娘才不讓你去做這種賤營生。“

”娘,以後事情越來越多的,人手就缺了,讓鐵頭,泥蛋幾個靈性些的跟在我旁邊,我教教他們,以後也有個幫手。“

”嗯,你說的對,過些日子托人在長安人市上買幾個回來,也跟著你。用著更放心。“

“哦,那順道買幾個匠戶回來,木匠鐵匠都要。”

隔天鐵頭,泥蛋,狗子領著十幾個孩子就到了莊主家,天賜讓守財領著孩子們先去量衣服鞋子。自己想著現有的東西吃什麼啊?

”煎餅?沒菜“

”包子?隻有韭菜“

”鍋貼?油潑麵?刀削麵?餃子?“

整點韭菜雞蛋餃子吧?給老爹改善下生活。這餃子跟包子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餃子是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正趕上冬至這一天,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茱萸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包子也是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所製。書中有載:“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晃晃悠悠走到偏院,看見守財領著十幾個青衣小帽的小家丁迎麵走來,一人手裏拿著一個包子吃的正香。

“哎,正要去跟李嫂說蒸包子呢,已經整好了,省的再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