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孫仲謀的兒孫們(1)(1 / 3)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四十萬大軍進軍濡須口。孫權以七萬兵力與他對抗。雙方互有攻守,相持一個多月。一天,曹操登高望見孫權所部舟船器仗鮮明,軍伍整肅,歎氣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如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劉景升兒子”指的是荊州太守劉表的兩個兒子,一個投降曹操,一個依附劉備,所以曹操把他們比作豬狗。而對孫權能夠獨霸江東,雖是敵人,卻也不得不加讚歎,希望自己也有孫權這樣的兒子。

那麼孫仲謀的兒子又怎樣呢?

吳主孫權早先立他的大兒子孫登為太子。可惜他死了——那是公元241年的事情。

第二年,孫權立他另一個兒子孫和做太子。孫和有個同母弟弟,名叫孫霸。孫權寵愛他這個兒子,封他為魯王,而給他的優厚待遇竟然跟太子一樣。尚書仆射是儀兼做魯王的太傅,他覺得吳主這樣幹對魯王沒有好處,便諫道:

“臣竊以為魯王天姿英慧,文武全才,當今之世,應該讓他鎮守四方,為國家的藩輔,一定能夠成為海內仰望的良將。而且兩宮(指太子與魯王)的待遇也應該有所區別,這樣才能使上下有序。”

是儀連上三四疏,孫權就是不聽。

魯王見父親這樣寵他,果然野心滋長。他曲意地結交當時的名士。衛將軍全琮把他的兒子全寄推薦給魯王。全琮跟丞相陸遜是好朋友。全琮寫信把這件事告訴給德高望重的陸遜。陸遜回信說:

“子弟如果有才,不愁得不到施展。不應該讓他入私門而邀榮利。如有差池,反易致禍。我聽說二宮不和,將來發展難料,你這種做法可是古人最忌諱的。”

全琮不聽。全寄投靠魯王後,果然得到信任,成為魯王的心腹。陸遜聽說後再次給全琮寫信:

“將軍不去學金日(金日是漢武帝的侍中,他的長子是武帝的親信。有一次金日看見他的兒子在殿廊下跟宮女說笑,竟將他兒子殺死),而這樣安排阿寄,恐怕將來會給足下的家門招來禍患。”

全琮不給陸遜回信,反而對陸遜有了意見。

魯王孫霸想拉攏偏將軍朱績。他親自來到朱績的公署,緊靠著朱績坐下,想表示友好結交。朱績卻站了起來,恭敬地雙手垂立,表麵意思是不敢跟魯王並坐,事實是對魯王拉攏的拒絕。

然而像朱績這樣潔身自好的人終究是少數,而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就如全寄那類人,紛紛麇集到魯王身邊。太子孫和一看,也趕忙擴展自己的勢力。一時從宮中的侍禦到兩宮的賓客,甚至包括一些大臣,都分成兩派,互相攻訐。吳主孫權察覺了,他給每個兒子一套經書,讓他們好好學習。又下令斷絕二宮的賓客往來,想用這種辦法來阻止二宮的惡性競爭,但效果不大。

全琮是吳主的駙馬,他娶的是吳主的長女魯班,因此人們稱魯班為全公主。全公主跟太子的母親王夫人不和。當初孫權想立王夫人為皇後,被全公主阻止。後來孫和做了太子,全公主怕將來太子繼位以後對她報複,就在父親麵前屢次講她這個弟弟的壞話。有一次孫權患病,派孫和到長沙桓王廟去祈禱,要哥哥的神靈保佑他(孫權的哥哥孫策死後諡為長沙桓王,孫權為他在建業立廟)。太子妃的叔父張休家住在廟側,見太子來拜廟,便邀太子到家裏坐一坐。全公主派人跟蹤太子,回去向全公主報告。全公主便在父親麵前進讒,說太子不在廟中,卻去妃子娘家計議什麼事情。又說王夫人見吳主病了,臉上露出喜色。吳主信以為真,對王夫人發火。王夫人竟憂憤而死,太子也在吳主麵前失了寵。

魯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千方百計地譖毀太子,吳主心生疑惑。丞相陸遜當時兼荊州牧,駐在武昌。他上疏說:

“太子是正統,應像磐石一樣堅固。魯王是藩臣,寵秩應當有所區別。這樣彼此得所,上下才能安寧。”然而吳主固執不聽。

吳主還有個小兒子,名叫孫亮。因他母親潘夫人得寵,孫亮也頗受吳主喜愛。全公主既然跟太子結怨,就想拉攏孫亮以擴充自己的勢力。她幾次在父親麵前褒讚孫亮,還把她大伯全尚的女兒許配給他。吳主這時也已發覺魯王結黨害他哥哥,心中嫌惡魯王,對孫亮也就更加偏愛了。他對侍中孫峻說:

“子弟不睦,臣下也分兩部,我朝即將有袁氏之敗(指袁紹、袁術兄弟相爭),成為天下的笑柄。如果讓他們當中(指太子和魯王)一人執政,天下能不亂嗎!”

公元250年秋,吳主將太子孫和幽禁起來。驃騎將軍朱據諫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