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太子去許昌的仍是司馬澹。皇帝還下詔,官員們不得送行。可是東宮官屬洗馬江統、潘滔,舍人王敦、杜蕤、魯瑤等卻仍然甘冒禁令,送太子到伊水河邊,涕泣拜辭。司隸校尉(督察官)滿奮聽說後,派人趕去捕拿,在當地捉獲的就近送到河南獄收押,已經回京的則追捕後押入洛陽獄中。送河南獄的幾個人,河南尹樂廣認為他們無罪,把他們放了。押在洛陽獄裏的還沒審理。都官從事(司隸校尉的屬官)孫瑛想放他們,卻又不敢,便去對賈謐說:
“宮臣們冒罪拜辭太子,如果處以重刑,那就等於告訴天下,太子還是有德的,受到宮臣們的擁護,不然宮臣們怎敢冒著生命危險去送他呢?”
“那你說該怎麼辦?”
“不如悄悄把他們放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賈謐想想也對,就告訴洛陽令曹攄把王敦等人釋放。對河南尹樂廣私放犯人也不予追究。
禁衛軍的軍官右衛督司馬雅、常從督許超以前曾在東宮任職,太子對他們不錯。這次知道太子被誣廢,憤怒不平,便和殿中郎士猗商議,想把賈後廢掉,迎太子複位。那時執掌京師兵權的是右軍將軍趙王司馬倫。司馬雅等人便想利用他。司馬倫有個心腹名叫孫秀。司馬雅便去找他,對他說:
“皇後凶妒無道,和賈謐等陰謀把太子誣廢了,現在國家沒有嫡嗣,十分危險。而趙王殿下跟中宮關係密切,更與賈謐等人親善,人們都說太子被廢,趙王知道。假如一旦有人起事,廢了賈後,趙王非受連累不可。”
“可是,趙王跟太子被廢一事並無牽連呀!”孫秀說。
“人言可畏,等到需要辯解的時候可就晚了。”
孫秀悚然動容,便問司馬雅應該怎麼辦。司馬雅說:
“那就隻有先下手為強。趙王把賈後廢了,迎回太子,不但可以擺脫嫌疑,太子感恩,將來登基以後,還會忘了趙王嗎?”
孫秀答應了,便去對趙王說。這個趙王雖然凶戾悍暴,但卻沒什麼心計,他一切都聽孫秀的,立刻便要行動。孫秀卻又阻止他,說:
“太子聰明剛猛,若回東宮,必然不會再受製於人。明公素來跟中宮有來往,這是路人都知道的。即使這次為太子建了大功,太子也會以為明公的反複是為自己免罪而已。怕將來對明公也不會重用,如有瑕隙,說不定還會反目成仇。”
“依你說怎麼辦呢?”
“我們這裏照樣準備,卻放出風聲,說太子將不利於賈後。那時賈後必害太子,明公再仗義而起,為太子報仇。這不但能夠免禍,還更可以得誌呢!”
這正是賈後對付司馬亮和司馬瑋的“一石二鳥”的計策,現在孫秀又拿來對付她了。
果然,賈後的耳目們聽到洛陽城裏傳言,說殿中人(司馬雅、許超、士猗都在殿中任禁衛軍官)欲廢皇後,迎回太子,便去告訴賈後。賈後向賈謐和趙王司馬倫問計。趙王乘機慫恿賈後把太子殺掉,說這樣就可以斷絕眾望,永免後患。賈後聽信了。讓太醫令程據和好了毒藥,遣太監孫慮為詔使,去許昌將太子毒死。
太子到許昌後,擔心賈後害他,連別人煮的飯都不敢吃,常常是自己煮飯。那時他的長子司馬已經病死了,他帶著兩個小兒子艱苦地生活著,盼著有人救他出去。可盼來的卻是太監孫慮。那時監押太子的是禦史劉振。孫慮把賈後的打算跟劉振說了。劉振便把太子單押在一個小院裏,沒收了他的炊具,讓他餓急了非吃供給的食物不可。但太子的宮人卻在夜間悄悄從牆外把食物扔進來,太子還是不死。孫慮急了,幹脆把毒藥拿來讓太子服用。太子不肯,孫慮一氣之下,舉起藥杵朝太子頭上擊去,竟將太子打死了。那年他二十三歲。
太子暴死,但賈後對外卻宣布說是病死的。太子已廢為庶人,有司奏請以庶人禮安葬。賈後卻又假惺惺地上表,請仍按王禮葬之。於是惠帝下詔,以廣陵王的名義把太子葬了。
四
趙王司馬倫和他的死黨孫秀見計劃的第一步——除掉太子——已經實現,便再來進行第二步的計劃。太子是永康元年三月死的。四月,趙王把廢後的打算告訴了右衛次飛督閭和,約好在癸巳那天的夜間,以鼓聲為號,攻打皇宮。那天到了,趙王先以車騎將軍的身份,把所屬前驅、由基、強弩三部軍隊的司馬召來,假傳惠帝的聖旨,說:“中宮和賈謐等殺我太子,今使車騎將軍領右軍將軍司馬倫督率汝等入廢中宮。汝等皆當從命。事畢,賜爵關中侯,不從者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