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敢為天下先(1 / 2)

做對事情的訣竅就是在對的時間找對人。

要說陳海生真是有福之人,這天接到大學同學楊洪才電話,楊洪才成了陳海生的“貴人”。

他們兩個人大學四年住一個宿舍,學友加酒友加球友。畢業後又都參加招聘進了同一家國有銀行,巧合的是參加工作之初都先接觸的個人業務,自然聯係較多。

幾年之後楊洪才工作出色,比陳海生早幾年提拔到常州某支行擔任行長,陳海生則晚幾年提拔為臨慶個人業務部的經理,加上剛到江北支行任職,支行工作經驗自然甘拜下風。

楊洪才打電話是告訴陳海生,他剛剛跳槽到常州某商業銀行個人業務部任經理。

地方性的商業銀行由於成立時間較晚,從業時間都不長。為了提高跟國有大型銀行的競爭力,業務種類設計更加貼近市場,異常靈活。待遇方麵實行高管人員年薪製,收入自然比國有銀行高管人員不知高出多少倍。

許多國有銀行的中層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厭煩了國有銀行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及用人製度,也垂涎於商業銀行的高收入,紛紛跳槽離開國有銀行另謀出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楊洪才就是其中的一員。

兩人閑聊中陳海生大倒苦水,講到支行工作的困難,和自己目前的困惑。楊洪才聽得哈哈大笑,半是嘲弄半是教訓的開始給陳海生上課,上天入地海闊天空大大地炫耀了一番,最後向陳海生推薦了一種貸款形式。

他們商業銀行剛剛實行一種“環保互助貸款”,能解陳海生的眼前之困。

無抵押無擔保的三到五家企業相互作保,各自按照貸款額的10%出資、另外加上當地政府財政出資10%組成風險基金,如果其中一家企業發生經營困難不能償還貸款,則動用風險基金優先償還。

放了電話陳海生沉思良久,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多日的愁雲一掃而空。

抓起電話谘詢市行公司部經理昝春平,昝春平還算敬業,答應馬上請示省行公司部領導。

下午暫春平回話,省行公司部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順勢而為,正在起草一個關於“助保金貸款”的暫行管理辦法,形勢內容雷同於陳海生講的常州商行的“環保互助貸款”。隻是辦法流程、格式操作等諸多辦法尚在起草過程,並且企業、銀行、政府的協議格式等內容,在省行各部門之間還沒達成共識,尚在商榷中。

省行答複臨慶江北支行可以先行一步開展業務,但要把三方的協議格式送省行備案認可,方可進入貸款流程審批階段。

“道”不同“理”相通。

陳海生放下電話極度興奮,該筆業務做成的希望很大,格式先參考常州商行的就行。

信貸審批等可以按照現在的流程上報,即使以後出現風險也追究不到自己,江北支行率先進行業務試點,審批應該很容易通過。

創造了經驗能在全省推廣,名利雙收。又為區政府解決了難題,增加了江北支行在政府的話語權,以後工作容易開展。工作開展好了各項業務指標上去了,自己的前途豈不是一片光明。

順風順水三五年之後,提拔為市行副行長不是沒有可能,再幾年之後燕兵的位置也說不定,陳海生開始想入非非。

夢醒時分,陳海生開始回到現實中來。

企業需要資金,才不管你采取什麼形式,拿到錢就是硬道理,關鍵是政府能否出10%的保證金?1個億的貸款額,政府就要出資1000萬作為備用風險金。仔細想想政府也不難出這筆錢,每年都從企業身上收取營業稅,隻是變換名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