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出主意想辦法(1 / 3)

江北支行四樓小會議室。

副行長成寶華正在主持召開各網點主任參加的旺季營銷調度會議。這是成寶華提拔成江北支行副行長後,第一個旺季營銷,也是考驗他的工作能力和樹立威信的關鍵時期。

陳海生跟他談過話,明確地告訴他,他的時間精力主要用在公司業務上,言外之意個人業務全靠他自己,也給他下了死命令,綜合考核必須確保市行前三名。於公於私他都得使出吃奶的勁來,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證明陳海生沒有推薦錯人。

成寶華肩上的擔子確實也不輕快。眼看旺季營銷已經對半,有幾樣指標測算下來,在市行排名仍靠後。此刻他麵臨的第一大難題,仍是個人不良貸款的催收。盡管支行不良貸款的形成有曆史原因,但是現官得理舊賬,市行考核辦法也不會考慮曆史原因。

上推幾年,銀行業提出的口號是“存款立行”,以後又改為“存款興行”。各行間圍繞存款開展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存款的競爭,其實就是客戶的競爭,銀行的所有員工,紛紛利用業餘時間,走街串巷走親訪友,求爺爺告奶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拉存款。

但是一個區域存款總量是一定的,到了一定程度存款再增長都很困難。當時社會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一人幹保險,全家不要臉;一人幹銀行,全家都得忙。”說明了保險工作剛開始時的艱難和銀行吸存的困難。

當時的支行行長李易峰奇思妙想,以大力發放個人貸款來促進個人存款的增長。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都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好方法,貸款帶動存款,越來越成為銀行穩存增存的主要手段。

那時候江北區股票市場剛剛起步,股票賺錢效應十分明顯。廣大的公務員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議論昨天股票的漲跌,盈利的多少,著急的就是錢太少。

當時限於對股票市場的認識,各家銀行根據國家的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銀行發放的個人貸款,不得轉入股市,也就是嚴禁個人貸款炒股。但是為了拉住客戶吸引存款,對於貸款的用途,銀行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江北支行搶先發展了一大批有貸款需求的個人客戶。自然不乏公務員,包括教育、衛生、醫院職工等優質客戶群體。實事求是講,這也為後麵幾年,江北支行個人業務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再好的客戶群體,也有不好的個體。

江北區的絕大多數公務員,都能夠按時歸還貸款。自然也有一部分人,由於炒股虧本或者經營不善,或者其他的不良嗜好,種種原因造成還款困難,或者認識不到位根本就不想歸還貸款。總以為錢是國家的,可還可不還。這部分人大約有近40人,人均貸款30萬元,成了江北支行1000萬個人不良貸款的生力軍。

之前成寶華也想過許多辦法,包括讓員工上門催討等,對有些客戶也進行了起訴,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欠款者主要分布在公安、城管係統和區屬下屬企業。這部分人對待銀行員工上門討債,論能力論經驗論身體強壯程度應付起來均綽綽有餘,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文靜瘦弱的銀行員工自然不是其對手。

再就是成寶華和行裏聘請的律師,雖然依程序對部分欠款客戶進行起訴,法官也多半是睜隻眼閉隻眼,最終是贏了官司法院執行難,照樣要不回錢來。

自旺季營銷以來,為了這批不良貸款的處置,成寶華成了一隻被困在籠子裏的怪獸,煩躁不安,焦頭爛額。偏偏今年旺季營銷不良貸款回收是重頭戲,在各項指標考核中占比最高。一千萬的不良貸款難題破解不了,江北支行個人業務考評進前三就是牆上掛簾子—沒門,成寶華也是愁白了少年頭。

根據會議議程,各網點主任正在依次彙報本網點的業務指標情況,以及對落後指標的促進措施。最後輪到剛剛提拔的中心大街分理處主任沈德新發言,因為一直在中心大街工作,對業務對客戶對指標的分析還是實事求是,信心滿滿。唯獨提到個人不良貸款時,情緒一下低落下來。

一千萬的個人不良貸款,都集中在他的分理處。這段時間他也是費盡了心思,把全中心人員分為幾個小組,利用晚上時間到欠款人家裏,上門催收,但是效果不夠理想。最可氣的是女櫃員還經常遭到不講理的欠款人的言語騷擾,回來後哭哭啼啼的再也不願意上門催收了。沈德新講著講著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