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反省(1 / 2)

剛上班就碰到這樣的事情,心情給破壞了。可氣又好笑。本來計劃好的幾件事情也沒有心思了。

陳海生開始彌漫著焦躁不安的情緒,心底什麼地方被觸動了。

喊上司機小胡,心不在焉地到幾個網點去轉了轉。

中途接到劉雅麗電話:“陳行長,她現在的情緒非常激動,拿起桌上的鉛筆刀要割手腕,覓死覓活的,剛才又暈過去一陣,要不要打‘120’?”

陳海生靜靜心,語氣平穩地道:“沉住氣,把鉛筆刀搶過來不就完了?‘110’、‘120’都不要打,不要添亂了!”

一會兒又收到劉雅麗信息,“來了兩個親戚在勸,情緒開始穩定了。”

陳海生心裏這個氣啊,心說好你個王繼勇,敢做不敢當了,關鍵時候躲起來了?

臨近中午又接到劉雅麗短信:“已經離開了。”

陳海生鬆了口氣,在外邊跟司機隨便吃點飯回到辦公室。

劉雅麗進來,心有餘悸:“你剛離開一會兒,女的情緒又非常激動,拿著鉛筆刀,比劃著要割脈,把我忙活出一身汗,一刻也不敢離開她。王行長自始至終也沒露麵,最後來了兩個女的帶著一個小孩,也看不出來是什麼關係。我把她們引到了小會議室。隱隱聽得兩個女的連勸帶哄,女的一陣哭一陣笑,折騰半天一起離開了,估計不會再來了。”

陳海生躺在沙發上,想休息一會兒,可怎麼也睡不著。心中的不安漸漸地彌漫開來,回想起自己學習工作成長的點點滴滴。

自己生在農村,家境一般。那時候農村拚的是勞動力,父親是村裏唯一的高中畢業生。從記事時,父親就背著醫藥箱,在村裏挨家串戶地給病人看病。記憶深刻的就是鵝毛大雪的夜裏,自己靠在土柸的煤爐邊,一邊打盹一邊等著給父親開門,不管多晚父親回來後放下藥箱洗把臉,先教自己認寫幾個字,再把前麵的提問一下,一起睡覺。

小學初中都是在村裏,記憶深刻的不是學習,而是沒完沒了的勤工儉學。從河底往坡上抬土造田,養兔子種樹,抄大字報寫詩歌,學習成績馬馬虎虎,反正從來也沒往心裏去。

初中畢業稀裏糊塗地上了高中,生活也實在太清苦了。每周回家一次,背幹糧鹹菜,喝的是食堂溜幹糧後鍋底黃色的水。

生活還是次要的,知道學習的重要了,可是基礎實在太薄弱了,學習相當吃力,考大學簡直就可望不可即。

高一的下半年農村開始實行分田到戶,同村同學,有的上了幾個月,有的不到一年,功課實在跟不上,升學絕望,有的家裏缺勞動力,各種原因都陸續離開學校回村務農。

那時候父親在很遠的地方,接受農村醫療培訓,一年回不了幾次家。農活全部落在母親的肩上,想想那幾年可真是苦了母親了。

家裏的老人也多次勸母親,讓自己退學回家賺勞動力,但是母親毫不猶豫幹脆地回答:“我就是一天吃兩頓飯,也要讓孩子上學!”

正是母親的這句話,一直鼓勵和鞭策自己,成了自己學習的動力。

多少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多少次扔下習題集想放棄,耳邊總能想起母親的這句話,眼前也浮現出母親弓著腰身,一邊擦汗,一邊在田裏施肥澆地鋤草的身影,又重新拿起課本。

高考發榜,成績屬中遊,也發揮了應有的水平,被省屬一所金融專科學校錄取。

不管怎樣,終於脫離農村了,終於有了城市戶口了,也終於沒有辜負父母的希望。

大學畢業後,懵懵懂懂地被分配了一個營業網點工作。

農村出來的孩子能吃苦,自己也秉承了這一天性。工作幾年從來也沒想過苦啊累的,也確實感覺不到,因為和高中生活比起來,工作簡直就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