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家訪義舉(1 / 2)

上一章節已經交待過,朱秀華給陳海生彙報了家訪的經過,贏得了陳海生豎大拇指點讚。本章采用倒序的寫作方法,描述朱秀華同誌和李東家訪的義舉。

那天朱秀華,李東,周曉慧三個人,小田開車,一早就上路了。

李東坐副駕駛,幫助小田掌握路況。朱秀華和周曉慧並肩坐在後排,一路上卿卿我我。近四個小時的高速路,又一個多小時的鄉村小道。多數路段僅容一輛車通行,不時還要躲避著來來往往的農家人的蹦蹦車,車速一直快不起來。

到了村頭,已近中午。朱秀華心細,家裏肯定沒有準備,難免手忙腳亂。看到村頭一個超市,規模還行,就想去買點現成食物。又不想讓曉慧難為情,拍拍司機的肩膀:“小田,前麵有個超市,我去方便一下?”

小田誠心實意:“朱主任,超市人多。堅持一會兒,再往前好像有個加油站?”

朱秀華一瞪眼:“讓你停你就停,哪來那麼多廢話!”

小田做個鬼臉,連忙拐到超市門口,“好,好,好,聽朱主任的。”

朱秀華下車,拍一下李東肩膀。李東聰明,跟著下車。兩個人走到超市,很快買了一大包熟食,成品,半成品。

周曉慧扭捏的說:“主任太客氣了!”

說著話到了家門前。

坐北朝南的兩個院落,拆掉了公共的一麵院牆,合二為一,一溜六個大通間。四間改成了加工車間,一間做了成品倉庫,一間做了原材料室。農村的院落和城市住房比起來,結構簡單,麵積超大。

東西兩麵各有兩間耳房,東麵改成了一間廚房和一間臥室,西麵改成了一間廁所和一間小的臥室。看得出來也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家庭作坊。

車間裏幾台機器正在轟鳴著,十幾個男女在緊張地忙碌著。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在震動,膠皮摩擦的氣味,各種油鹽醬醋的味道混雜在一起,彌漫在空氣中。布匹布料的粉塵,似乎加大了空氣的硬度,令人呼吸沉重,喘不過氣來。

周曉慧的母親正在廚房忙活著,切著豆腐白菜,一邊爐子上,燒著一大鍋的玉米糊糊稀飯。看幾個人進院,趕忙迎了出來。

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挺直硬朗的身板,剪得僅是用來顯示性別的頭發,端莊俊秀的臉龐,皮膚黝黑,額頭眼角爬滿了皺紋,眼皮微微下墜,似乎一直用力才能睜開雙眼。一雙眼珠,雖然不夠明澈,卻是炯炯有神,閃爍著農村婦女難得的睿智的光芒。抿著嘴角,渾身上下透著勤勞、果斷,幹練。

朱秀華急忙拉住她的手,一雙硬邦邦的大手,卻似乎不是長在她的身上。

粗糙的像老鬆樹皮的雙手,見證了手工製做到簡單機械製作;純手工作坊到半機器作坊的十幾年艱辛的創業謀生路。

手工做鞋是需要花大氣力的,盡管是固定重複簡單的操作。一雙手已經變了形,關節粗大,幾個指頭伸不直;手背麵,指甲縫,手心掌紋都已經汙染了洗不掉、洗不幹淨的顏色;手心布滿硬硬的,一層又一層的老繭;幾處愈合開裂愈合的疤痕,觸目驚心…一切都大大出乎朱秀華的意料和想象,從心底裏發出一聲:“向勞動者致敬”!

周曉慧的母親招呼正在車間操作的一名中年婦女,接替她繼續炒菜。然後把他們領到了對麵的一間小臥室:一張小床,靠窗戶一張小小的書桌,一張矮圓桌,周圍一圈馬紮,在當地正中間。看來這裏是孩子(周曉慧同母異父的弟弟)的臥室、書房兼公司的會客廳。

眾人坐下,周曉慧趕忙為母親介紹朱秀華、李東和小田。

母親憐愛的看著曉慧,眼睛有些濕潤:“你這孩子,領導來家,也不吱一聲,我好做些準備?”

朱秀華開口道:“大姨,今天家來,沒別的事情。我們領導聽說曉慧的父親身體不好,派我們過來看看。讓曉慧回來住幾天,這孩子在單位表現可好了,人人都喜歡的不得了。”

說著,拿出一個裝著幾千元錢的信封,遞給曉慧的母親:“這是單位領導和我們幾個人的一點心意,給曉慧父親買點補品吧!”

曉慧母親推辭著:“這多不好意思,這孩子在單位麻煩領導夠多了…”

朱秀華道:“收下吧,杯水車薪,一點心意!”

她的母親這才想起來,趕忙又起身,到車間拉來了周曉慧的繼父。一位善良,木訥,滿臉風霜,本本分分善良的莊戶人。緊張的搓著雙手看著眾人,嘴唇懦弱著,說了幾句歡迎詞,又堅持給每個人添了茶水,稍坐一會兒,就又慌慌張張的回到了車間。

母親拉過來曉慧一隻手,攥在手裏:“這孩子吧,從少受苦,性格又拗的不行。從小和她奶奶親,不願意跟著我來這邊,在老家長大的。工作了,年齡也大了,我一直擔心她在外邊照顧不好自己,加上她爸去年查出身體有病,我就動了心思,想讓她回來。虧欠她太多了,看著放心。其實家裏這點事,我自己就顧得過來,也不指望她幫上啥忙。又怕耽誤了她,一直扯著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