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後主亡國(1 / 2)

宋太祖在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方略後,花了大約十年的時間,先後出兵消滅了南平、後蜀、南漢。這樣,南方的“十國”中就隻剩下南唐和吳越兩國。

南唐是“十國”中最大的一個割據政權,那裏土地肥沃,在“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麵中也沒有像中原那樣遭到戰爭的破壞,因此經濟繁榮,國力富裕。但是南唐的國主政治上卻顯得十分昏庸無能,並沒有將經濟上的優勢轉會強盛的武力。

後主李煜的詞作千百年來為人傳誦,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卻非常失敗。李煜對詩詞、音樂、書畫都十分精通,他的父親李璟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才能,可父子倆都不怎麼懂得處理國事。

雖為江南大國,南宋在對宋的關係中一直采取低姿態。趙匡胤一登皇位,唐主李璟就派使者送來金帛朝賀。太祖在平定李重進叛亂時,親征至揚州,李璟又派大臣馮延魯帶著財物來犒勞宋軍。太祖非常傲慢,責怪南唐幫助叛軍。馮延魯不卑不亢,說正是因為南唐沒有幫助叛軍,所以他們才失敗的。太祖有些生氣,說:“將軍們現在都勸我渡江南下,你說怎麼樣啊?”馮延魯非常鎮靜,說:“陛下神武,統領大軍前來,我們小小的唐國哪裏敢抵抗。但我們國主還有親兵侍衛數萬人,願憑長江之險,與國主同生死!”那時,宋朝基業未穩,太祖也隻是出言試探,他嗬嗬地笑對使者:“我隻是跟你開個玩笑罷了,你不要在這裏胡說八道。”

滅亡南漢之後,北宋就開始加緊備戰。此時,南唐李璟已死,李煜即位。李煜已感覺到了危險,他仍然每年向宋朝繳納大量貢賦,更是上表太祖,主動要求削去唐國主稱號,改稱江南國主。李煜詞寫的好,為人也並不愚笨,他知道恭順並不能買來平安,但是又清楚自己沒有力量與趙匡胤對抗,他隻求能夠盡量拖延滅亡時間,並不在軍事政治等方麵進行救忘的準備。

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認為出兵南唐的準備工作已經就序。為了師出有名,他下詔要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到開封朝拜。李煜是個膽小的人,害怕被宋扣留,不敢前往。這一年九月,太祖令曹彬為統帥,潘美為都監,率水、步兵進攻南唐。

曹彬從荊南帶領水軍沿江東下,很快就占領了池州(今安徽貴池),進駐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潘美帶領的步兵到了江北,被滔滔江水擋住了進軍的道路。太祖對此早有準備,他命人造了數千艘黃黑龍船,並準備了大量巨竹,利用竹子將大船綁在一起,搭成浮橋,步兵就可以像走在陸地上那樣順利過江了。潘美到達江邊之後,馬上派人依旨趕造浮橋。

宋軍南下並沒有耽誤後主李煜的宴飲,他仍然像往常一樣和大臣們一樣躲在金陵的宮殿裏喝酒。當聽說宋軍要搭設浮橋渡江,李後主便問周圍大臣這可如何是好?有大臣說:“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有搭浮橋過江的,他們這件事肯定是辦不成的。”後主端了酒杯,哈哈大笑說:“我早就說過他們隻不過是小孩子鬧著玩罷了。”

李煜沒有想到,宋軍隻用了三天的時間就搭好了浮橋,潘美率步兵沿浮橋順利跨過長江天險。麵對渡江而來的宋軍,南唐守將屢戰屢敗,第二年二月,宋軍已開至秦淮河邊,和南唐的十萬水陸守軍對壘。宋朝大軍勢不可擋,在潘美的帶領下衝入江南兵大營,並乘機放了一把火,江南的十萬主力大敗而逃。

宋軍已至金陵城下,後主李煜卻還蒙在鼓裏,仍然和往常一樣在後宮中和一批和尚道士誦經講道。一天,他偶爾到城頭上巡視,發現城外到處飄揚著宋軍旗幟,這才大吃一驚,明白金陵已經成了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