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仁厚的仁宗皇帝(1 / 2)

宋真宗死後,仁宗即位,這位仁宗皇帝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卻也算得上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作為一個守成之君,仁宗恪守祖宗法度,他的武功謀略不及太祖、太宗,在與西夏的長期對峙中沒有出色的表現,軍事上處於弱勢地位。然而,仁宗性情溫厚,知人善任,為了解決當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仁宗在位時期,朝廷上出現了一太批名臣。

仁宗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即位時還年幼,由養母劉太後垂簾聽政。劉太後死後,仁宗才得以親政。

雖然貴為皇帝,仁宗的飲食起居卻都非常簡樸,他平時就常穿著舊衣裳,宮中的陳設也很多年都不更換。有些太臣看不下了,勸皇上弄些新的東西擺在宮中。仁宗說:“宮中的所用的錢都是百姓膏血,哪能夠輕易浪費。”

有一天早上起來,仁宗對親信的太監說,昨天夜裏餓了,睡不著,想吃烤羊腿,給我烤點兒來吃。那太監笑著說:“皇上為什麼昨晚不招我來辦這件事呢?”仁宗道:“宮裏想要什麼東西,下麵就會形成慣例,假如晚上讓你去辦,以後大家知道我晚上喜歡吃烤羊,必定每晚都要預備,那得受殺多少羊啊,太過勞民傷財了。”左右近臣聽了,無不為之感動。

又有一天,皇上見餐桌上有時鮮的蛤蜊,非常好吃,就高興地對手下說:“今天的這個蠔很不錯啊。從哪兒來的?多少錢一斤啊?”手下見皇帝吃得高興,心裏也非常興奮,就回道:“這是海邊送來的呢。一次送來二十八枚,每枚值千錢。”仁宗一聽就不高興了,說:“我常告誡你們不要侈靡,我現在動一下筷子就得花那麼多錢,實在是吃不下去了。”

皇帝沒有幾個不好色的,仁宗也不例外,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皇帝而過度放縱。有個叫王德的大臣把一名美女送給皇上,仁宗很是受用。但很快就有大臣來勸諫了,這個人就是前朝宰相王旦的兒子王素,他肯請皇上應以國事為重,不要貪戀女色等。仁宗皺著眉頭聽著,雖然很舍不得,最後還是咬著牙同意了送該女出宮。王素看皇上為難的樣子,就順勢說道:“皇上知錯也就是了,既然這名女子已經進宮,過幾天再送出去也為時不晚。”一聽這話,仁宗竟然流下眼淚,說:“我雖是帝王,人情也是和大家一樣的,她留在我身邊待久了,與我有了感情,我怎麼舍得趕她走啊。”

仁宗的善於納諫。名傳千古的包青天包拯就是仁宗的臣下,在他擔任監察禦史和諫官期間,經常犯顏直諫,有時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的臉上。但仁宗並不生氣,一麵用衣袖擦臉,一麵還是接受他的建議。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理由是他太過平庸了。這個張堯佐是仁宗寵妃張氏的伯父,仁宗就有點為難。最後他想了個變通的辦法,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沒想到包拯還是不同意。仁宗有些生氣,說:“你不要再說這個張堯佐了?節度使隻是個粗官,你爭這個幹什麼?”包拯的回答非常不客氣:“節度使,太祖,太宗都曾經做這一官職,哪能說是粗官。”最終,這個張堯佐還是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後宮,對張貴妃說:“你呀,隻知道節度使節度使,你怎麼不知道那個包拯是禦史啊?”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了包拯,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曆初年由範仲淹主持實施的“慶曆新政”更成為王安石變法先導。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也生活在仁宗時代,柳詞人好不容易通過了考試,但仁宗卻認為他不適合做官,禦筆批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個柳永順勢說自己的是“奉旨填詞”,以此譏諷仁宗。柳永並沒有因此被殺頭,後來,柳永不再生仁宗的氣,還大唱“願歲歲,天仗裏常瞻鳳輦”(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采)這樣歌功頌德的詞句。

關於仁宗的身世,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狸貓換太子”,說李氏和劉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工於心計的劉妃就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並汙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後。後來李妃所生男嬰曆經波折終於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終於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劉太後則畏罪自己上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