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徽宗開始,宋朝的皇帝自己沒死,就會找個借口退下位來,把皇帝讓給自己的兒子做。到了南宋,這更像是成了一個傳統。
高宗年輕的時候好色,不想一次金軍突然來襲,他還在行宮中和美人玩樂,聽到金兵就要趕到的消息時,嚇得驚出了一身冷汗,從此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自己沒有兒子,可皇位不能沒人繼承,於是太宗決定從皇族中挑選幼子作為養子。他在朝上對大臣說:“當初大祖以神武定天下,可是他的子孫卻得不到享福,現在又遭此國難,四處飄零,甚是可憐。朕如果不來振興這一係,難以告慰太祖在天之靈。”從太祖的後裔中選了十名幼子入宮,幾經篩選之後,還剩下兩個,一個胖的,一個瘦的,最終決定留下那個小胖孩子。高宗說:“把他們兩個叫來,我再看一看。”兩個孩子並肩站到皇帝麵前,這時忽然有一隻貓從旁邊經過,那個胖孩子抬腳踢了它一下。高宗一看,皺起了眉頭,說:“一隻貓偶然經過,就要踢它,如此輕浮,怎麼當得大任。”於是,又改留那個瘦孩子,將他改名為趙昚。
紹興三年,金軍又開始謀劃進攻宋朝。高宗年輕時曾在金人營中做過俘虜,後來又顛沛流離,吃了許多苦頭,才終於在南方安穩下來,享了二十年的福。他看現在金軍又要來打,不想自己的晚年不得清靜,就盟升了退意。趙昚現在英武聰慧,他知道滿朝文武都是高宗的人,自己又不過是個養子,所以當高宗提出要禪位時,他推辭再三,直到清楚高宗確實是厭倦了政事,才做出不得已的樣子坐上皇位,史稱孝宗。舉行禪位儀式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儀式完了,高宗便遷往德壽宮。孝宗扶著高宗的轎子,冒雨送出宮門,仍不停步,直到高宗命左右把他拉住,才回到宮中。高宗見他殷勤,非常滿意,說:“我托付的這個人很孝順,現在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孝宗的確是孝順。高宗雖然退位,但他的太上皇又做了二十多年,還時不時地過問軍國政事,孝宗一是畏懼,另外也對高宗心存感激,畢竟自己出身平民,現在卻做上了皇帝,所以對高宗百依百順。他還每月至少四次去德壽宮拜見高宗,知道高宗喜歡字畫古玩,總是不惜高價買來送給他。雖然孝宗事事小心,但還是免不了因為政事惹怒高宗,每當這個時候,他隻能委屈自己,順著高宗的意思來辦。孝宗一共在位二十七年,其中倒有二十四年是在太上皇的威嚴之下戰戰兢兢度過的。
孝宗年輕的時候本也想著幹一番事業,但畢竟高宗還活著,朝中各種政治勢力紛繁錯雜,一直到晚年他也未能施展抱負,隻好將恢複中原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淳熙十四年(1187年),八十一歲的太上皇高宗一病不起,孝宗當即表示要服孝三年,這時他也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眼看自己振興國家已經沒有了希望,就越來越厭倦政事,開始安排禪位。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太子趙惇登基,史稱光宗。孝宗自己做了太上皇,移居到原來高宗居住的德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