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留取丹心照漢青(1 / 2)

當蒙古鐵騎南侵的時候,百萬宋軍一擊即潰,這時,文天祥挺身而出,站到了抗敵的最前沿。

文天祥是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原名叫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他從小愛讀曆史上忠臣烈士的傳記,立誌要向他們學習。

文天祥在朝廷做官,發現朝政已被賈似道和一批宦官弄得一蹋糊塗。一次,蒙古軍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勸宋理宗放棄臨安逃跑,文天祥馬上上了一道奏折,要皇上殺了董宋臣,免得動搖民心。因為這件事他被撤了職,後來,又回到臨安專門為皇帝起草詔書,但不久又得罪了賈似道,在他三十七歲那年,被朝廷勒令退休。

德佑元年(1275)正月,元軍大舉向南宋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恭帝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援助京都。文天祥聽說後,立即捐出家裏的財產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多人的義軍,前往臨安。當時有人勸他:“現在元兵長驅直入,您帶了這些臨時組織起來的人馬去抵抗,無異於羊入猛口,何苦自討苦吃呢?”文天祥坦然地說:“這個道我是知道的,但是國家養兵多時,一到了危難的時候,卻沒有人為國出力,那才叫人痛心!我願以死殉國,如果能夠帶動天下的忠義之士都起來保衛國家,朝廷還有保全的希望。”

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不過緊接著又改了命令讓他去支援獨鬆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文天祥的支援行動並沒有取得成功。

第二年正月,元軍攻到臨安,南宋的文武官員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想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後,被伯顏扣留。謝太後見大勢已去,領著小皇帝趙顯和群臣向元軍投降。

元軍雖然占領了臨安,但江南許多地方還有抵抗,元軍首領伯顏想勸降文天祥,用他的聲望來盡快平定南方。文天祥寧死不屈,最後被押解往北方。當走到鎮江的時候,文天祥乘看守不注意逃了出來,一路曆經磨難,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達福州。此時,南宋的大臣張世傑和陳宜中在這裏擁立小皇帝趙顯的哥哥,九歲的趙昰做了皇帝,繼續打以宋朝的旗幟反抗元軍。文天祥與朝中的張世傑和陳宜中意見相左,於是離開福州,到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率人抗元。不久,文天祥又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岩、梅州等地,和當地的抗元義軍一起堅持抵抗。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江西打得元軍大敗,收複了不少州縣。但隨著元軍更猛烈的進攻,文天祥兵敗。為擺脫艱難處境,文天祥要求與朝廷會合,但遭到了張世傑的拒絕。同年冬天,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兵敗被俘。

此時,南宋小朝廷的軍馬集中中厓山,元軍首領張弘範押著文天祥來到這裏,希望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自己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仍是強迫文天祥寫信,於是,文天祥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大為感動,就不再來逼文天祥了。在元軍的猛烈攻勢麵前,張世傑等人沒能堅持多久,大臣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水而死,張世傑的船又被擊沉,落水犧牲。至此,元朝統一中國,南宋正式宣告滅亡。

文天祥被押往大都後,元世祖說:“誰家沒有忠臣啊?”命令對文天祥以禮相待,軟禁起來,想要慢慢地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前去勸降。文天祥看到留夢炎就是一陣大罵,留夢炎隻好悻悻地離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來勸文天祥,文天祥跪在地,痛哭說:“聖駕請回!”恭帝也是無功而返。這下元世祖生氣了,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入獄十幾天後,獄卒才將文天祥的手鬆開:又過了半個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然後,世元世祖讓丞相孛羅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隻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並不下跪。孛羅喝令左右強製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紮,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馬司,他上奏要世祖殺掉文天祥,但世祖怕殺了文天祥,會使中原地區民心不服,就又把他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