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65歲的時候,太子朱標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長孫的地位,被立為皇太孫。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繼承人落在了侄兒手裏,個個心裏很不舒服。眾藩王中,實力最強的是燕王朱棣,他智勇過人,經常出寨巡邊,築城屯田,用兵八萬,還管製著守衛邊境的各支部隊。聽到這一消息,朱棣心裏很不是滋味。

朱允炆對此也有所察覺,心中總想著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這些兵權在握、虎視眈眈的叔叔們。有一天,他獨自坐在東宮的東角門口,雙眉緊鎖,憂慮重重,不時長籲短歎。他的伴讀老師,太常寺卿黃子澄剛巧從這兒走過,連忙走上前去,問:“殿下,您有何事發愁?”朱允炆回答道:“現在我的幾位王叔都重兵在握,將來我當了皇帝,怎麼能管得了他們呢?”

黃子澄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先舉了個例子,說:“想當初吳、楚七國,雖然勢力非常強大,但是當他們發動叛亂時,漢景帝一出兵,他們紛紛垮了。諸位王叔雖然用有護衛兵,但隻能自守,難以進攻。如果萬一鬧事,隻要興師征討,完全可以殲滅。您是皇上嫡孫,順應天理,將來不必怕他們造反。”朱允炆聽後,心總算放寬了一些。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明惠帝,曆史上又叫建文帝。

朱允炆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幾位王叔的事總讓他有些心神不寧,從此添了心病,總怕自己的皇位不牢固,而且,京城中一直在傳說幾位藩王正在互相串聯,準備謀反。聽到這些,他更加害起來。一天,他把黃子澄找來和大臣齊泰一起商議此事。齊泰認為諸王之中,數燕王兵力最強,野心最大,應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首先削奪燕王的兵權,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

黃子澄不同意這個做法。他認為燕王信居北平,握有重兵,而且早有準備,如果先從他下手,容易打草驚蛇,反而會逼得燕王聯手其他幾個藩王共同謀反。這樣一來,成功的機會太小,風險太大。他認為,不如先把實力稍弱的幾位藩王搞掉,然後再收拾燕王。到那時,燕王孤掌難鳴,事情就好辦多了。他還建議,先從周王身上下手。因為周王朱橚是燕王朱朱棣的同母弟弟,與燕王最為親近,實力很有限,如果拿他開刀,他決不敢反抗,一定會旗開得勝!朱允炆聽了他們的意見,感到很滿意,馬上就派人到河南把周王朱橚抓起來,押到南京,削去王位,充軍到雲南。接著,他又派人去逮捕湘王朱柏,朱柏見大勢不妙,自焚而死。他又設計把齊王朱榑誆騙到應天,軟禁起來。隨後,又把代王朱桂削職為民,幽禁在大同。

這樣一來,沒用多長時間就把這四個親王的兵權削掉了,朱允炆暗暗高興。下一步,準備削奪燕王朱棣的權力。其實,燕王早有覺察。他看到幾個兄弟一個個被削去王位,看來自己也不能幸免。於是,便以朝賀朱允炆改元為名,帶上兒子朱高熾等人,晝夜兼程,親自前往應天探聽虛實,以尋求對策。為使朱允炆放心,朱棣回北平時,故意把朱高熾留在應天。

朱棣回到北平後,假裝得了瘋病,成天胡言亂語,有時候幾天都臥床不起,甚至躺在地上睡覺。朱允炆起初不相信,幾次三番地派使臣前去探病。

一次,使臣剛進燕王府,就見燕王一個人拄著拐杖在院裏慢步閑走,見了他們就像沒看見人一樣。下人扶燕王走進房子。當時正是盛夏,燕王卻直喊“好冷,好冷!”給他搬來一個爐子,他緊圍著爐子,仍然縮著身子,渾身打著哆嗦,不住地喊冷。使臣們都相信,燕王是真的瘋了,回去後向朱允炆如實稟告,朱允炆信以為真,還允許朱高熾回到父親身邊。其實,燕王一直在暗中加緊練兵,作好了奪取中央政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