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出生在沙漠綠洲裏一部落的普通家庭裏,打他小時候家裏就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童年的他赤著腳在村間幹燥,火燎的沙路上與同伴們小嬉戲打鬧,無憂無慮地在草堆上曬太陽。小彼得長得可愛,胖乎乎的,但長相有點奇特——小小年紀的他鼻子早已十分筆挺,但耳朵長得十分奇特,也許耳骨過於發達,以至於耳骨突出了耳郭,這種耳朵,人們叫做“反耳”。酋長是一位慈祥的老頭,善於觀麵相,十分疼愛小彼得。他曾經對小彼得的父親說,小彼得有這樣奇特的長相,將來長大不是聖人,即是大盜。所以,他叮囑小彼得的父親說,一定要管教教育好小彼得,讓他將來長大走上正途。父親對酋長的話也是將信將疑,但父親也因此十分嚴厲地教育小彼得。也許過於嚴厲的家教讓小彼得長大後好長一段時間有點性格扭曲。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家裏有果園,牲畜。平時照料動物活活兒,都是母親的事兒,賢惠的母親使家裏沒有緊缺。父親是村莊裏的祭司,很受人愛戴。說是祭司也不確切因為它包括處理屍體到下葬這整一過程。每逢部落中有老人過世,父親總得過去料理。當然部落裏的人也不忘送上幹肉,蔬菜,水果等做為酬謝。父親也願意為他們效勞。
每逢有人過世。最棘手的工作就是對老人屍體的處理,把屍體進行幹燥處理,可以永久保存。光這一工作,就要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雖然這些工作很是棘手,部落給的報酬也不低,部落裏的祭司不多,而且祭司也是少不了的,所以父親很忙。
每當父親處理屍體的時候,因為好奇,彼得和哥哥姐姐老跟在父親的身邊。幫著他遞工具,從沒有打鬧,因為一打鬧,父親又會趕他們出去。
幹化屍體程序很複雜。首先,在清理屍體頭部時,製做人用一種特製的有倒鉤的金屬工具,從鼻腔伸入。使鼻腔裂開一個小孔,但又不會使整個頭骨破裂,然後從鼻孔導入棕油,用一細長工具伸入腦中攪拌。腦髓會充分溶解後的腦髓從鼻孔流出。整個腦殼很幹淨。然後再在肚子上劃一刀,從中取出內髒,但心髒是不取出來的。再用酒衝刷體腔,填入石灰。
這時,父親總是帶上一夥人,把遺體抬上旱台。旱台是建在村落的半山坡上,全村最熱,最旱的地方。旱台離地十五米,呈金字塔形,塔頂平坦,專門建來曬幹遺體用的。因為沙漠地區旱熱,遺體放在石麵上,很快就幹化了。
這樣,兩個月後,遺體徹底風幹,雙腮的肉下陷,灌骨高聳。然後把屍體進行清洗。特別是頭發,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都必須清洗幹淨。洗刷幹淨後,再給屍體塗上一層薄薄蠟。這樣既能使屍體恢複原來的亮澤。又能使屍體與外界水分隔開。才能使屍體永久性保存。
這過程,小彼得和他哥哥姐姐都是很熟悉的。
接下來,就是下葬了,老者入土為安,也就告別了塵世。這裏的族人都對墓穴十分講究。石棺往往要埋在地下十幾米,越深越好,離水越近越好。沙漠地區長年幹旱,他們都渴望死後離水近一些。另外,他們認為隻有深葬,才能與人世隔離,才能無牽無掛。。不過用科學來說這種葬法也好處。往地越深越冷,屍體得以保存得更久。再在墓穴上方植上一棵樹,作為牌位。
這一天早晨,陽光已經把影子拖得老長,公雞一早就揚眉吐氣。萬物又開始複舒。陽光從窗戶射進來,在地上投下光斑。小彼得睜開眼睛,覺得好像有點睡過頭了了,一骨碌爬起來。跌跌撞撞地下床。廚房的桌上隻剩下兩個黑麵包。抓起來邊走邊吃,沒時間停下來慢慢吃。走到屋外。挑起兩個水桶。朝村口奔去。
“小彼得,午飯時,記得回來啊。”母親朝他叫道。小彼得連頭也沒有回。
來到村口的水井了,一大早來排隊等水的人還真不少。 “小彼得,早啊!” 傑克叔叔向彼得問好。
“早啊!傑克叔叔。”
“小彼得早啊!沃斯太太。”
“小彼得!” 沃斯太太伸著手把小彼得的頭按進他的胸前。以此表現她對小彼得的疼愛。 小彼得的臉紅得像紅番茄。她就是部落裏酋長的夫人。
小彼得排隊打滿兩大桶水,他每天都必須提水桶去澆村口那片胡楊林,這是酋長交給彼得的任務。
這林下麵,每一棵樹下麵都安息著一位祖先,每一棵樹都是他們的牌位。
“這不是要咱們孩子的命的,這林子裏有多少鬼啊,這會嚇著他的。”母親說
“呸,怎麼說話的,那都是我們的祖先。讓他學會同祖先通融通融。”父親說
“不行,我明天就去找酋長理論去。”
“你腦袋瓜子削放屁,不能去,叫你不能去就不能去。”父親發火的時候,母親也總得聽他的。所以,每天都由彼得,姐姐和哥哥輪流到林子裏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