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直在旁邊看著,在蓋上石棺蓋的那一瞬間,彼得突然感到十分心痛,眼睛不知不覺濕潤了。神醫看出了彼得的心思,拍著彼得的肩膀對他說:“我理解你,不用擔心,瑪雅氏會沒事的。”
彼得仰起臉,長吸一口氣,抑製眼淚往下掉。許久,彼得問道:“接著下來要做什麼。”
“可以了,附近有一洞穴,我想把瑪雅氏運到那裏去,洞穴內溫度比較低,身體能更好保存。”神醫絡已氏說:“然後,接下來的事就是盡快找到解藥,讓瑪雅氏複活。”
“那一切就拜托神醫,我……所能做的就是讓軍隊駐守在這裏。將來瑪雅氏活過來後……一定拜您老為再生父母。”彼得抑製不住內心的感激之情,痛苦地哭起來。
看了這情景,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濕潤了雙眼。
接下來的許多天,彼得得趕回部落和各草原部落,地方勢力商量建國的事情,安撫瑪雅氏的家人。
第二天,彼得回到了部落,各草原部落,地方勢力早已在等待彼得的到來。他們立即召開了會議,商量建國的事情。會議上幾乎全票通過,選舉彼得為帝國的最高領袖,定都汗(都城名)。之所以要定都在汗,是因為那裏有現成的宮殿,這樣就不必勞民傷財地再造一宮殿。彼得上任後,廢除了全國諸侯,收了他們的兵權,把他們任命為各郡的郡守,他們僅僅擁有性政權,吃朝廷俸祿,受朝廷監督。隻有少數諸侯和地方勢力不服彼得的統治,拒不稱臣,不肯交出兵權和行政權。所以,新帝國的統治依然岌岌可危,隨時有覆滅的危險。
但新帝國掌握多數權力大多是彼得部落裏的人和與彼得部落一向友好的牧民部落,畢竟把權力交給他們,彼得最放得下心。同時,彼得決定采用首相比爾的意見,廢除奴隸製度,製定法律禁止奴隸買賣,債務奴隸等等。以消除被前朝壓迫甚深的人民對新王朝的偏見,贏得民心。果然,彼得這一廢除奴隸製度的政策得到了廣泛的響應,城市農村成千上萬名奴隸恢複了自由身,他們都意識到隻有擁護新王朝,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看到自己的新政權得到翻身奴隸和平民的支持,彼得感到由衷的欣慰。他決定利用奴隸和平民對奴隸主階級的仇恨,發動起戰爭,掃清不歸降的地方勢力和諸侯,給新帝國的統治鋪路。
新建立起來的好幾十萬人的軍隊,全都是有平民和翻身奴隸組建起來的,他們的任務就是掃清新帝國的殘餘勢力。其他先前彼得掌控的兵力則分守各地,維護地方治安和帝國的統治。皇帝彼得親自率幾十萬人的軍隊轉戰南北。
後來根據彼得一手下在日記回憶說:“當今的皇帝是個極重感情,當初建國初期,跟隨皇帝南征北戰的時候,我們做手下的都時常感到身心疲憊。
稍有閑暇時,皇帝總會到厄爾朵附近的一個山洞去,我們隻知道裏麵很大,裏麵放著一石棺。後麵我才聽說那石棺裏躺著的就是皇後瑪雅氏。山洞頂開著一洞,陽光從洞**下來,照在石棺上。到了晚上,四周一片漆黑,月光照在石棺上,十分神秘。好幾次,我都想進去一看究竟。但是,皇帝命令所有人都不得入內,除非有他的許可。白天黑夜,那裏都有人看守,所以,我一直沒有機會進去。
看守那兒的人說,那時候,皇帝到山洞裏,一呆就是大半天,在石棺邊發呆了很久很久。有時候,甚至撫著石棺麵,嚎然大哭,哭得好淒慘……我那幾個看守在外麵的兄弟聽到這哭聲,也都哭了,可見皇帝的內心是多麼的苦,石棺裏躺著的人對皇帝一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