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周達觀訪真臘(1 / 2)

在東南亞,有一個不大的國家叫柬埔寨。而在13世紀末,它的名字叫真臘。現在柬埔寨的首都是湄公河畔的金邊,而那時真臘的京城卻是洞裏薩湖北麵的吳哥城。

1295年,中國元朝政府決定派遣使團訪問真臘。朝廷開始組織人馬,籌集銀兩,準備中國特有的瓷器、綿帛和藥材等。當時,有一個名叫周達觀的年輕官員,在宋朝人的著作裏看到過一些關於真臘京城吳哥城以及城南吳哥窟的描述。當他聽說朝廷要派人去真臘時,就自告奮勇,要求隨團出訪。朝廷準奏,周達觀就這樣去了真臘。

中國使團於1296年春節後不久,乘船從溫洲出發。經東海。南海、北部灣,過交趾,到達湄公河口。然後,換船沿湄公河逆流而上,穿過洞裏薩湖,行船五個月,終於到達吳哥城。

中國使團來訪的消息早被傳入真臘王宮。所以船一靠岸,立即有真臘大臣迎上前來。周達觀在使團的隊列裏,邊作禮節性的應酬,邊仔細觀察這些真臘人:雖然他們講的是另一種語言,但長相與中國人卻無大差別。真臘人的服飾倒是比中國人樸素。他再向岸上望去,隻見人來人往,十分熱鬧。

在真臘大臣的引導下,中國使團離船上岸,向城門走去。他們登上了護城河大橋。這座橋是石頭造的,中間行人。兩邊有許多跪著的石神。每個石神都手持一條雕刻精致的大石蛇。蛇與蛇之間,首尾相接,連成欄杆。多奇巧的設計!周達觀暗自讚賞著。

隊伍來到城門前,周達觀一抬頭,看見城門上的大字。真臘人解釋,那是“勝利門”。在城門上,有五個菩薩頭像,它們個個麵含慈愛的笑容,平靜地凝視遠方,神態安詳靜穆。這五尊菩薩分別麵朝四個方向,寓意大概是將莊嚴和慈愛撒播到國都的四麵八方。在城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大的石象。周達觀饒有興致地仔細觀察,發現石象居然有三個頭,中國不是也有三頭六臂之說嗎?石象的牙齒著地,長長的鼻子卷在蓮花底座中,形態生動,可畏又可愛。

突然,響起一陣鼓樂聲。緊接著城門大開。賓主走在城內的林蔭道上,還不時地同從身邊經過的人友好地打招呼問侯。主人邊走邊向貴賓介紹途中遇見的一座座廟宇、寶塔。這些廟宇、寶塔都色彩豔麗,雄偉恢宏,在明媚的陽光裏顯得格外耀眼。

在城中心,有一座巨大的佛教建築群。主人自豪地介紹:“這是巴戎廟,最早建於三百年前,後來外敵入侵時毀於戰火。吳哥王閣耶跋摩七世下令在原址照原樣重新修建了一座,就是我們眼前這座巴戎廟。”說罷,主人虔誠地行了個禮。

“啊!真是太宏偉了!”周達觀不禁讚歎。

這座巴戎廟的核心部分,是由十六座相互連接的寶塔組成的巨大建築群。每座塔都布滿精美的雕刻。塔內都供有一尊高達四米多的溘耶跋摩七世佛像。這十六座塔代表真臘的十六個省份。每那座塔中供一尊磕耶跋摩七世佛像,則是象征他的王威覆蓋整個真臘疆土。在巴戎廟北麵不遠,就是金碧輝煌的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