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君道:“馬將軍,你現在投降不投降?”
馬榮道:“不降!”
李詩君怒道:“你當時是怎麼說的來著?三戰三敗啊!說過的話不認賬了?”
馬榮強辯道:“我當時說的是:‘李詩君,若是你勝得了我手中雙錘,我便服你’;可是我馬榮雖是服了你,卻沒說投降呀!投降這種事情,我馬榮做不來。”
李詩君怒極而笑:“馬將軍,不是我李詩君殺不了你!你我交戰時,我三次饒你性命:
隻殺你的戰馬,乃是我與哥哥尊重你——畢竟你也是天下第六的名人一個,怎麼可以言行不一呀?這可不是名人的作派好漢的行徑!你若不降,便隻有一死!”
李詩劍笑道:“馬將軍不降,雖然於我兄弟二人是言行不一,卻是對那順義大天王朱武極有忠心,佩服!”
馬榮聽了李詩劍這個話,心中暗想:我馬榮戰敗,正應了覆軍殺將之理,你弟弟要殺,你又說“佩服”,我呸——
你兄弟倆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無非是要讓我馬某人投降罷了。投降的都是軟骨頭,我馬榮骨頭可沒那麼軟!
想到這裏,馬榮把眼一閉,又是閉目裝死不吭聲。
李詩劍見馬榮這個樣子,向李詩君遞了個眼色,李詩君會意,就揮手讓人將馬榮押下去。
李詩君道:“哥,不勸降馬榮了嗎?”
李詩劍笑道:“弟弟,他雖不降,我卻想到了一個奪取南安州的計策。”
李詩君道:“哥,什麼妙計?”
李詩劍道:“這條計策,就用他馬榮來做文章。我們找個像馬榮的小兵,扮作馬榮,如何?”
李詩君一聽這個話,就已經過了竅門,明白李詩劍的意思了,當時就說道:“妙!這條計策是一石二鳥啊!哥,這個仗我來打!”
李詩劍笑道:“弟弟,你守大良,繼續勸說馬榮;同時準備奪取南安州幾個重要縣城;另外安排偏裨副將領二千人馬接應即可。這奪取南安州之仗我來主打。”
於是,接下來弟兄兩個商量行動細節,最後,李詩劍道:“弟弟,待我拿下南安州,就用那城主信符,調動維縣、和縣、方唐縣之兵,我在三縣之兵來路之上設伏,你著手安排人趁虛奪城。”
李運航道:“我跟你們兄弟倆在一起,倒是學了些好招。依我看,詩劍你一路兵要打三路埋伏,難度不小,不如我坐守大良,詩君你領兵趁虛奪城,讓常將軍協助你哥打埋伏。”
李詩劍聽了,笑道:“三叔說得是。不過,他三路援兵分三路來,我便三路伏擊,作一路來,我就於州內伏擊。
其實三路打埋伏與三路奪城都有難度,好在這些事情,自有偏裨副將領兵完成。
我們這一戰,奪了南安州之後,重點要奪的縣城是維縣,此縣地當南安州與順義州兩州鄰邊,又是交通要道,可以說是順義州的西南大門。
常將軍的任務是奪取方唐縣,那邊是南安州的門戶,又是進入海州的要津。”
李運航聽了,就說道:“既然是這樣,不如我去守平安州,替換柳無名將軍來助攻。”
李詩劍笑道:“三叔,兵貴神速。現在去替換無名兄,得兩天時間趕路,我卻是要在今天傍晚進兵呢!三叔你就守大良吧。”
商量既定,李詩劍果然選了一個兵,冒充馬榮,拿著兩隻演武用的假錘,木頭的,臨時用銀水描過了的;就領一萬軍於當天申時末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