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擒賊擒王定三州(1 / 3)

讚曰:

有謀無膽必暗懦,好勇輕智是強梁。

更善文韜兼武略,如施妙手著文章。

兩路兵出分明暗,一條計定先擒王。

四門鼓響未停歇,戰報傳處驚數方。

當日李詩劍奪了南安州,流星探馬是時時傳遞消息,李詩君得知哥哥已經占了南安州,自然就按照預先所定的計策,分兵襲取了維縣、和縣與方唐縣三縣。

而這三縣援兵來救南安州,被李詩劍伏擊之下,自然也是三路皆敗。李詩劍收兵,聚眾將於南安州州衙城主府中,令人押過南安州之戰所獲一班敗將。

首先被押上來的,乃是敗將楊燦。李詩劍問道:“楊燦,你可願意投降?”

楊燦答道:“願降。”

李詩劍聽了,就親自為他鬆綁,並說道:“南安州所獲偏裨將校,本都是你的部下,你替我勸降他們,如何?”

楊燦道:“將軍不殺楊某,楊某正當回報。”

於是楊燦出麵招降一班南安州被俘之偏裨將校,眾將都降。楊燦領眾降將參見,李詩劍道:“楊將軍,南安州之大良、盧縣、和縣、維縣、方唐縣都已屬我軍,尚有耿縣、沙縣未下,煩請楊將軍與我同去攻打,如何?”

楊燦道:“將軍不須出兵,這兩縣本歸我管,耿縣守將楊榮是我之侄,沙縣守將秦遠是我表弟,這兩縣,我寫封書信去吧。”

於是楊燦信到,兩縣都降了。

李詩劍聚眾將於城主府,商量下一步行動,李詩君道:“哥,馬榮不降,怎麼辦?”

李詩劍沉思一番,說道:“弟弟,將他帶來再勸勸看。若是他再不投降,那也隻有殺了此人。”

於是馬榮被帶了上來。李詩劍道:“馬將軍,為何不降?”

馬榮道:“我呸!當年武考,老子得了天下第六,那三位柱公無不派人來拉攏馬某,但是馬某聽說幾位柱公都是奸臣,故而不為利誘!馬某人既然投奔了順義大天王,豈能背叛?你要殺便殺!”

李詩劍聽了,眉頭一皺,向楊燦道:“楊將軍,你給馬將軍說說昨夜南安州被攻時,你所聽到的消息。”

楊燦於是道:“馬將軍,我南安州昨夜被攻時,張立說得清楚:‘馬榮反了!’如今張立走得不知去向,必是逃回順義州向朱武報告去了。隻怕此時朱武恨你恨得咬牙,你的忠心,又有何用?”

馬榮道:“朱武雖然無能,但他曾經有恩於我,我不能背信棄義!”

李詩劍聽了,冷笑兩聲,說道:“馬榮,看來你果然是個不讀詩書,有勇無謀的匹夫之輩!你好歹也是奪過天下第六的名人一個,卻不識何為信義!”

馬榮怒道:“我馬榮雖然不曾讀過多少書,但忠義二字,卻是牢記於胸,怎麼不識信義?”

李詩劍道:“大同汗皇昏庸失政,三柱公各有異心,東八州流民造反,這天下大亂之時,多少家庭是家破人亡,多少流民是委骨溝壑!

我李詩劍立誌救民,重開太平!我與天下蒼生講忠義,你卻是隻對一姓一氏講忠義,固執不降,如此看來,你講的隻是愚忠小信,豈能算是真正識得信義二字?”

馬榮反詰:“你說得好聽,誰知你做得怎樣?”

李詩劍哈哈大笑:“馬榮,待我拿下朱武再說!今天暫且再饒你。”

馬榮被押下後,李詩劍向李詩君並眾將說道:“兵貴神速,我們兩天一夜時間全麵奪取了南安州,現在,究竟是攻打海州呢還是攻打順義州?”

眾人議論紛紛。李詩君道:“海州之地,有朱武部將安公子明領三萬人把守,順義州朱武的人馬,不過是四五萬人,依我看,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推擒王!

眼下我軍在此地有三萬五千人馬,不如我們請運航叔與楊燦將軍領一萬五千人守南安,我與哥哥各領一萬人馬直趨順義州本城,捉住了朱武的話,這順義州、海州自然都將歸順。”

李詩劍點頭道:“好!這麼著,我軍一明一暗,兩路進攻。弟弟你領兵明攻順義州西邊的洛縣,那裏是朱武大軍錢糧府庫所在,弟弟你攻其必救,吸引朱武的注意力。今天午時就出兵,聲勢要大,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