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虎笑道:“可以。”又轉向慕容娟道:“請問慕容姑娘有何信物?”
慕容娟神色飛紅,將隨身香囊取下,送給了李詩君。這一對兒就此情定三生。
此時時已過午,於是慕容家姐弟三個與徐文虎出了李詩君大營,返回並縣。李詩君領眾將送出轅門,又單獨與慕容娟說了一番話,這才道別。
不說慕容家姐弟回來後與徐文虎怎樣勸說慕容歸,再說李詩劍。現在的李詩劍,一時間日子極為難過。
怎麼難過?在徐文虎的授意下,眾文臣武將或是一個接一個地來勸他,或是三五成群地來進諫,勸他納慕容嬋為妃。
李詩劍隻說是與翠姑有約,堅執不允。然而眾臣提出的理由實難拒絕:
若是從了徐文虎軍師這條美男計,那麼,我軍合圍並縣,城內又有內應的話,不僅可以一舉拿下並縣,還且能抓住唐自榮的股肱大臣哈君寶和仲君禮呀。
拿住這兩個,抵得上消滅大西汗國十萬大軍呢!
而且,這隻是讓我主太平汗皇納個妃子而已,又不是去拋頭顱灑熱血犧牲性命。就算是犧牲,也隻是犧牲一點信譽,幸福了千萬子民——美男計若成功了,可以少犧牲多少將士啊!
李詩劍被說得無語。
若隻是眾臣逼迫,李詩劍作為汗皇,還可以發威拒絕,然而,徐文虎早已想到了這一點,運動眾臣把太後搬了出來。
這太後,就是李詩劍的阿媽和二媽。李詩劍這兩個媽又有一套說法:
詩劍啊,哪個汗皇不是三宮六院的?就是一般富戶人家,也都是有妻有妾的。想當初,你聽你師父的話,與那娃娃親翠姑恢複婚約,我們做媽的都讓了你一步;難道說這一回,阿媽的話就不能聽了?不行,你不聽也得聽!這一回,該著你讓阿媽一步了!
還有更讓李詩劍為難的,自己的弟弟李詩君寫了信,說得清楚明白,弟弟對慕容娟十分傾心,但若是自己不答應與慕容嬋的事情,那麼,不但徐軍師這計就廢了,而且弟弟與慕容娟的婚事也就泡湯了!
任你李詩劍武藝多高,才情多好,說到底,一個人之強,隻是個人,在形勢麵前,就應了一句老話了:形勢比人強!
李詩劍此時,日子自然難過嘍。
然而,日子難過也得往下過呀,李詩君領左軍在並縣前線眼巴巴地等著這邊的消息呢。
更何況,戰場情勢,瞬息萬變,戰機所在,須當機立斷,豈能容你遲疑不決?
前線那邊,李詩君、徐文虎各有表到,催問不已。
李詩劍無奈,隻好表示同意,就派人送了太平汗皇的親筆並聘定之物到並縣前線。
托缽村夫記述當日之事,到了這裏時,不知說什麼好。倒是李詩劍,作為當事人,頗有感慨:
想要為天下開太平,就得做出犧牲呀!可憐我身為太平汗皇,反而更不能自由自專!連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能自己來作主張了。
哎!誰叫我現在是汗皇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汗皇朝廷,隻是另一種江湖罷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嗚呼!
難怪那托缽僧與我師父都要去修仙,難怪那南平汗皇劉小棒兒寧可舍棄了汗皇之位也要去修仙,哎,說到底,還是神仙好呀!
李詩劍又想到翠姑,此時必也是在大都山跟隨師父修仙去了!一時間,李詩劍竟有了一種拋掉這汗皇之位,也去修仙的衝動。
然而,理智卻告訴他說:不行,至少現在是不可以的啊!
李詩劍就想到了師父賜下的《觀魚經》,也隻好拿過來讀,權當是解解鬱悶了。
不說李詩劍讀《觀魚經》,以消解自己的鬱悶,再說李詩君這邊,得了李詩劍的允諾,當即著人通知潛在並縣搞“文伐之計”的徐文虎。於是徐文虎就約了慕容家姐弟,來勸說慕容歸。
原來,慕容家姐弟,並不敢直接跟他們的阿爸慕容歸當麵說起勸降之事,卻是先跟他們的阿媽說了。
慕容歸夫人向女兒道:“若是那太平汗皇真能允諾婚事,你們又都願意,我自會跟你們阿爸說,勸他歸順太平汗國。”
慕容三姐弟自然就把他們阿媽的話給徐文虎說了。徐文虎道:“好!這麼著,想法子讓我到你們家去做個西席,或者別的什麼都行,先給我弄個接近你們阿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