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一種癡情千般恨,滿頭霜雪十年花。
幾重暮雲籠海角,萬裏落日照天涯。
欲問仙鄉是何處,暫收愁悶尋人家。
回首人間渾如夢,托缽行去走風沙。
太平軍馬榮、常勝,帶著九十多個士兵,作為第一批,隨著投石車的發射,飛上了龐縣城牆後,發現城牆上無人防守,果然龐縣守軍全無防備。
不多時,馬榮與常勝二人領兵來到城門處,此時二將才遇到一點抵抗:有一小隊巡邏之兵,睡眼惺忪地過來了!
馬榮與常勝都是二話不說,領兵上前,一番嘁哩喀喳,如砍瓜切菜一般,將一小隊巡邏之兵消滅了個幹淨。
於是龐縣東城門大開,田夢常一聲令下,太平軍大軍入城。城中守軍,多數是還未及起身,就做了俘虜。
到了天大亮時,龐縣已經被太平軍完全占領。李詩君人馬才趕到半路,就得了龐縣消息,說道是龐縣已經被田夢常馬榮常勝所率人馬拿下。李詩君聽了,甚為高興,當即命令加速行軍。
大軍到達龐縣時,田夢常、馬榮、常勝出城迎接,李詩君入城,隨即,李詩君加強城防,防備大西汗國反擊。
此時並縣城中,經過徐興與徐文虎的核查,終於從八萬俘虜之人堆裏,將哈君寶也給查找出來了。
李詩君令人將仲君禮與哈君寶用檻車押送天同府,交給太平汗皇處理。
八萬俘虜兵,倒有近五萬願意回老家種地去,願意留下,加入太平軍的,約三萬二千人。
依李詩君命令,田夢常、馬榮等人守龐縣,並著手南下攻打木門州經縣,插到那木門州辛君集、卜君瑞人馬背後,以遙遙呼應正在攻打木門州的林珙之軍。
徐興常勝領三萬人馬,守並縣。徐文虎則是改裝易服,化名徐虎,潛往西寧州去了。
太平汗皇又有命令,令李詩君與慕容歸全家進京。
按當初慕容歸之要求,太平汗皇開平三年八月初,太平汗國境內,處處昭告:太平汗皇與左軍元帥,同日大婚,吉日選定八月初八這一天。
這般大事,太平汗國境內,是人人得知,個個歡欣,特別是東八州,平定得早,生產恢複也好,社會秩序也好,村鎮社墟,處處都舉辦迎神盛會,載歌載舞,以慶汗皇與左帥大婚。
這消息不免就傳到了大都山上。
翠姑在真儒居修煉,偶一下山,聽了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太平汗皇大婚?那我呢?我怎麼辦?
翠姑不免心中傷感,來見托缽僧。托缽僧見翠姑似有淚痕,就問道:“師妹什麼事?”
翠姑道:“師兄,我師父尚未出關,我自己竟是心頭煩亂無緒,不能主張。”
托缽僧道:“師妹何事心頭煩亂?”
翠姑道:“師兄,你當初送我來大都山,拜入真儒居做了弟子。老師曾經是答應幫助我,讓他李詩劍與我信守當年那娃娃親之約。不想他,他李詩劍,竟然是明天就要結婚了!
如今太平汗國境內,此事哪個不知?我也是昨天下山,才得知此事——師兄,我該怎麼辦呢?”
托缽僧此時,有那缽之反哺,進境極快,已經是達到先天境界頂峰了,然而,為著小棒兒夫婦,他是壓製又壓製,不突破眼下境界。
此時托缽僧,對這塵世看得更淡。對於翠姑與李詩劍的娃娃親,看法又不同於往日。
當時托缽僧聽了翠姑這個話,就說道:“師妹,他李詩劍是世間人王,太平汗皇。
一個汗皇,納個三宮六院的原也很正常。依我看,無論如何,是少不了師妹你的正宮之位的,你不必著急。”
翠姑道:“當日他來大都山,負荊請罪,後來他曾與我說過,今生今世,唯我一人;隻待天下太平時,便當迎我下山去。如今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我自己尚未藝成出山,沒想到,他竟然如此……”
翠姑傷感,說不下去了。托缽僧也無法說什麼,有心轉移話題,就問道:“師妹,你去詢問了你哥是什麼意見了不?”
翠姑道:“我哥他終日飲醉,隻與阿隨相伴,平日難開口說一句話。他有時一開口,就是口口聲聲說要找李詩君報仇。
其實,李詩君現在是太平汗國左軍大元帥,武藝又比我哥強,我哥他不過是瞎念叨著報仇罷了。他自己也是明知報仇無望,才會頹喪到這種地步,我怎麼勸他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