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明聽了,就說道:“元帥,戰情緊急,依我看,元帥宜速令柳軍師等眾將將攻打檾縣之兵,抽調一部分,速來援我,同時,我軍必得分一支兵去擋住後路那良子縣來敵!”
林珙道:“也隻有如此了!”
當時林珙下令,由伏立明帶領孟威、趙猛二將,領兵二萬,連設兩道伏兵,以阻擊那良子縣過來的紅毛兵,同時,另派信使發出緊急軍令,調檾縣之兵來援。
伏立明與孟威、趙猛二將,領兵兩萬前去伏擊敵軍,出發後,這蕭關城下,林珙右軍隻餘三萬人馬,林珙召集眾將開會。
林珙道:“諸位將軍,目前我軍有三萬人馬在此,而東線龍角峰那邊,戰事十分激烈。我主汗皇盼我右軍這邊早日打下蕭關城,以擋關外紅毛兵繼續入關;同時,騰出部分兵力來,回援龍角峰。
我軍要盡快奪下蕭關城,堵住隘口,這樣,對內,才可以困死那紅毛妖將胡拉格斯,對外,才能阻止紅毛兵源源不斷地進入蕭關,侵我山河殺我同族!
目前蕭關城下,我軍態勢,比之於大半年前攻打木門峽隘口的情況還要艱難!但是,我們要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能被敵人壓倒!
本帥之意已決,明日我軍全麵攻打蕭關城,要人人背負土袋,衝到關城之下,壘土成山,以便我軍攻上關城城牆,奪下蕭關!
這一戰必須得勝!
雖然此戰犧牲必大,但其意義也大!
本帥要求,凡我軍將士,須抱定為國捐軀之誌,犧牲我一個,幸福後方無數人!不然,關城拿不下來,紅毛入侵,我同族還要遭受異族屠戮!”
說到這裏,眾將領都道:“是!謹遵元帥將令!”
林珙又道:“各位將軍,我今已擬定,諸位就在本帥這中軍大帳之內,與本帥一起,為明日奪取關城而宣誓!
宣誓之後,諸位回到自己營中,宜召集各營偏裨將校,凡佰長以上大小軍官,必要一同宣誓,然後,各佰、什、伍之士兵,也都要宣誓!”
眾將領都齊聲應道:“是!”
一時間,林珙中軍大帳之中,響起了宣誓之聲:
——念我同胞,多遭屠戮,拋屍盈野,其慘何及?紅毛鬼子,天人共忌!
維我太平將士,頑強不屈,英雄無敵!誓奪蕭關,阻斷虜騎!誓拚一死,激昂大義!犧牲我一個,造福千萬家!
誓奪蕭關!誓奪蕭關!不下蕭關,寧不生還!
——霎時間,這悲歌壯氣慷慨激昂的吼聲,如怒濤拍岸,如山崩海嘯,在大野中傳響!山鳴穀應,青龍山草樹戰粟;大海回聲,龍娘海波濤陣陣!
不多時,這聲音,在右軍各處營帳之內,在營內校場之上,在更大的範圍內,再次響起,若山呼如海嘯!
宣誓之聲,飛過大海,飛過高山,飛上高關。
蕭關城上,紅毛兵但聽得敵營中聲濤陣陣,卻是遙遙地聽不清其中內容,終不明白城下的太平軍呼吼著什麼,但是,那悲壯之氣,那慷慨之情,卻總是聽得紅毛兵個個發毛,心中震顫不已!
——托缽村夫乃擬古調,作小詞《鷓鴣天》,即是本章開頭之閑詞,用以慨歎此戰,寫到“英雄倒在鋒鏑下,猶向蕭關欲控弦”時,雖嫌直白,卻也不免眼中潮濕:
——從古至今,多有英雄先在前線流血,後到後方流淚。
當時前線將士,浴血犧牲,為天下太平而拚命,殊不知,後方也罷,後世也罷,幾人歌舞,幾人腐敗墮落!誰還能記得今日?
便有青史,那史書也不過是埋在國史館裏罷了。天下人熙熙攘攘,皆為利忙,哪個有閑心去看那青史?
閑言少敘,隻說第二天,戰火處處,林珙右軍三萬人馬,自來強攻蕭關城。
先是,太平軍中投石車齊齊發石,然而,蕭關城城牆太高,效果上大打折扣。投石攻城約有小半個時辰,林珙一聲令下,上有飛軍攻城,下要堆成土山。
一千飛軍,俱是精裝壯士,在宋義的帶領下,用投石車往城上投來。不料,正因為蕭關城城牆太高,宋義卻是沒有被投到城牆上,而是撞在城牆半腰上,就跌落下來了!
好一個宋義,當時危急,就用手中鐵槍往地麵上一拄,以減弱跌落衝擊之勢,隻聽得“刺溜”一聲,宋義大槍,沒入地下數尺!
宋義急忙拔槍,一時顧不全自己,竟被那城上紅毛兵射了一箭,箭中左肩!
眾軍及元帥林珙都吃了一驚,宋義向林珙並諸軍大呼道:“元帥放心!這點小傷,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