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太平旗颭龍首山,虜騎黯然思鄉關。
胡馬慘嘶戛然止,賊酋嗚咽霎時酸。
布衣能解莫相欺,小醜哪曉知止安。
豈可覬覦輕大國?蕞爾毛賊跳梁歡!
話說當時,伏立明請信使回報李詩劍,用車輪陣,自有破紅毛兵騎兵大規模集團衝擊之法時,眾將與信使都道:“伏參議有何妙法?”
伏立明道“胡拉格斯這紅毛妖將,雖然頗有能耐,說到底,還是他那青銅妖鏡厲害!
他有騎兵大規模衝擊陣形,我伏立明豈能沒有對策?這車輪之陣,本就是我伏立明潛心研究出來的!他有招我也有招!”
當時伏立明就將對付之法跟信使說了,破他紅毛兵大規模騎兵集團衝擊的,是車輪陣有一個五輪齊轉之法。
此法,就是將五個車輪陣組合成一個五行陣,這個五行陣,可以視為一個大車輪陣,中間一輪為大車輪陣陣軸,依五行陣法運轉,正好可以對付騎兵大規模衝擊陣形。
陸虎陸霸都道:“伏參議怎麼想得起這等破敵騎兵之妙法?”
伏立明悠然歎道:“當初大同汗國,上下昏聵,我本有心做一番事業,就憑我這車輪之陣,出蕭關,戰紅毛,讓他紅毛騎兵,永遠不敢正眼覷視我國。
不想我這報國之誌,功名之心,在大同汗國,竟是無有門路可行。後來,楊清才起兵反了大同汗國,我見他也還算是個明白人,就投奔了他,指望扶助他一統天下,然後再踐行我平生之誌,後來楊清才兵敗,幸我主汗皇寬宏大量,容納小臣,我這才有今天啊!”
——於是,伏立明五萬大軍,匆匆趕到龍角峰下。
那原蕭關城中三萬紅毛兵加上來自冷泉縣之紅毛兵共五萬人馬,在紅毛將莫利率領下,駐紮於龍角峰背後,本待攻打龍角峰。
莫利正為騎兵日日攻打山寨連營無功而苦惱,聽說有太平軍步兵五萬人馬來到,當即起全營騎兵,五萬人馬,氣勢洶洶,前來衝擊,要一泄其憤!
伏立明早已有了準備,大軍擺開車輪大陣,五輪齊轉,以抗擊紅毛騎兵衝擊。
當時兩軍野戰,殺場盈耳,鼓聲震天,早有龍首山探馬報上龍角峰:
——報元帥!山下敵軍騎兵衝擊我軍,看旗號,應當是右軍人馬來援!
李詩君得報,憑高一望,果然正是。當時李詩君道:“我左軍守在龍首山,前有胡拉格斯,後有莫利來包圍我——
此時右軍援我,我們當助右軍一臂力,隻要右軍立住腳跟,安下營寨,那麼,我軍雖處在敵軍包圍之中,但敵軍外圍,則有右軍與汗皇禁軍反包圍敵軍。
屆時,我軍中心開花,前與汗皇禁軍合擊胡拉格斯,後與右軍合擊莫利,如此說來,這龍角峰下,將是我軍一舉殲滅紅毛兵的主戰場!”
於是李詩君回到中軍大帳,安排出擊,呼應右軍伏立明。
先鋒大將燦銀錘馬榮領兵一萬,從龍角峰西峰南麵下山攻擊敵營;
副先鋒大刀常勝領兵一萬,從龍角峰西峰北麵下山攻擊敵營;
徐文虎與李達、張立領一萬軍從龍角峰兩峰中間向南出龍首山再轉向西麵攻擊,同時接應馬榮之兵;
李詩君則是與徐興領一萬人馬與徐文虎方向相反,卻是從北麵攻擊,同時接應常勝之兵!
——龍角峰上,四萬人馬分四隊殺向敵營,那紅毛兵大將莫利得報,心中也是驚慌,就趕緊回軍。
莫利想不到的是,那伏立明右軍五萬人馬所用的車輪大陣,竟是如大車之輪一般,滾滾前行,跟在紅毛騎兵後麵殺來,那大車輪陣移動速度雖然不快,但卻是步步為營,步步緊逼!
莫利見了,不免有些氣急敗壞,恨道:“這大同蠻賊搞什麼鬼名堂?竟然能擋住我騎兵衝擊!我們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我們也學著守住營壘,讓他來攻!”
於是莫利下令回營防守。
紅毛騎兵行動速度快,不多時,全部撤退到大營之中,莫利就領兵來擋李詩君四萬人馬之四路攻擊。
李詩君見了,就向徐興說道:“徐軍師,我們怎生想個法子,看看怎麼偷過紅毛大營,速去通知右軍,讓他們趕快立寨紮營,務必要築成土牆,以擋紅毛騎兵,我們這邊攻打敵營,吸引敵人,為他們右軍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