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誰強誰做東(4)(1 / 3)

張良不知道劉邦正在腹誹自己,接著說:“老板手裏還有一張王牌,就是韓信,讓他分兵北進,開辟北方戰場。”說著投了一塊石頭在北邊的方塊附近,“以他的能力,相信燕趙之地很快就可以打下來。到時候咱們就是北、中、南三麵包圍項蠻子了,我倒要看看,項蠻子怎麼逃出咱的天羅地網!”

聽完張良的一番驚天謀劃,劉邦心中的鬱悶一掃而空,再次變得意氣風發。這之後,他先是派隋何說降了九江王英布,又派人說動了漂浮不定的彭越打遊擊,再派韓信出兵北方,連下魏、代、趙、燕、齊,最終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合圍。

【阿龍看熱鬧】

大處著手,整體布局

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布局布得好的話,等於已經贏了一半。張良在下邑的驚天之謀——捐關三人,其對天下大勢、各方情勢,以及未來走勢等等的把握,都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直接導致了之後的楚滅漢立。這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大可不必斤斤計較於一些局部的得與失,立足於大局,把握好整體,找出正確的道路,這才是我們應該推崇的。

10、 分我一杯羹

公元前205年5月,一路狼狽逃到滎陽的劉邦在得到韓信、蕭何的增援後,沒過多久又生龍活虎起來,並在滎陽以東擋住了項羽撈過界的巨手。此後,雙方對峙於滎陽、成皋一帶,形成了僵持的局麵。

為了打破僵局,盡快地教訓教訓劉邦這個無賴,項羽苦思無果之下,決定不跟劉無賴客氣了:對付這種人就不能講君子之道,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於是項羽派人把俘虜到的劉邦的老子綁到陣前,高聲喊道:“姓劉的,看看這是誰!”

劉邦定睛一看,心說:啊呀,這不是我老爹嗎?你咋還沒死呢?嘴上則故作驚訝道:“老爹,你在項兄弟那過得還好嗎?放心吧,你兒子我吃得好喝得好,不用掛念,你就繼續待在項兄弟那,項兄弟會代替兒子好好孝順你的。”

項羽見劉邦臉皮厚成了這樣,氣得七竅生煙,急吼道:“劉無賴,今天你要是不投降,我就把你的老子煮了下酒!”說完,項羽就讓手下抬出一塊巨大的砧板,又架起一口大鍋,燃起熊熊大火,以表示自己所言非虛,為了增強現場氣氛和演出效果,項羽還命人在劉邦父親邊上磨起了菜刀,霍霍直響。

老頭子被推上砧板,三魂七魄都嚇掉了一半,心中哀歎:完了完了,就憑那不孝子的無賴性格,老子我這回是耗子遇見貓——在劫難逃了。

劉邦果然也沒有讓人失望,隻見他笑嘻嘻地對著項羽說:“我說項兄弟啊,你看你這就不厚道了啊,當初我們一起接受懷王命令的時候,為了推翻暴秦,可是結拜為兄弟了啊,也就是說,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所謂‘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如果你執意要把咱的父親煮了下酒,那到時候別忘了分給我一杯羹啊。”

項羽這回真是無奈了,他發現劉邦已經不僅僅是臉皮厚了,而是根本不要臉,俗話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劉邦這無賴已經無敵了,還能怎麼辦?

這時項伯也湊上前來說:“老大,算了吧,和一個無賴較勁實在是太丟麵子了,就算把這家夥的全家都殺光了,估計他也能沒心沒肺地活得很好。”

項羽心說,誰說不是呢?怪我考慮不周全,居然想用無賴手法去威脅一個真正的無賴。罷了罷了,還是真刀真槍地幹架才適合我。

於是項羽又把劉邦的父親押了回去,繼續和劉邦大軍對峙。

阿龍辭典 劉邦有別才

楚漢相爭的結局,我們早已經知道:大英雄項羽輸,大無賴劉邦贏。可是劉邦為什麼能贏得天下呢?他能力不算突出,品德比較一般,學識幾乎沒有,家世就是個農民,但竟然勝出了!對於這個問題,劉邦自己有過回答:“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領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但我的特長是,這三個人傑,我都能充分使用,這就是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這話裏的道理真是深刻,人各有所長,做領導的做好領導,做幹部的做好幹部,適合做螺絲釘的就做好螺絲釘,各稱其職,就能幹成大事業。

【阿龍看熱鬧】

以進為退,出其不意

退無可退,不必再退。劉邦在項羽亮出他父親的一招後,麵臨著兩個選擇:一是投降,那多年基業會毀於一旦;二是不投降,父親會被項羽殺掉,從此悲痛一生。這可以說是一個兩難選擇,無論作出哪種選擇,結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劉邦的做法是:既然我退不了了,那我就幹脆進一步,裝出不在乎的樣子,更慫恿你殺掉我的父親,看你怎麼辦。結果劉邦贏了,排除了項羽的威脅,甚至還保全了自己父親的性命。所以,無論什麼事情,如果真的麵臨著退無可退的局麵時,不妨換個角度,以進為退,或許就能擺脫困境。

11、 陳平反間計

公元前205年,和猛男項羽頂牛的劉無賴劉邦最終還是沒頂住壓力,被人裏三層外三層地圍在滎陽出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