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31日第一屆十六歲以下世界足球賽在中國舉行第一屆十六歲以下柯達杯世界足球賽於1985年7月31日至8月11日在北京、天津、大連、上海舉行。來自五大洲6支少年足球勁旅參加決賽比賽。在國際足聯81年的曆史中,舉辦少年世界足球賽尚屬首次。結果尼日利亞隊以2:0挫敗聯邦德國隊,榮獲首屆杯賽冠軍。

1987年7月31日麥加慘案

1987年7月31日午後,聞名遐邇的伊斯蘭教聖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城,烈日當空,熱浪襲人,溫度計上的水銀柱上升並滯留在40C上。

然而,身著白色戒衣,來自60多個穆斯林國家的100多萬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卻似乎對炎熱毫不在乎。許多人正在麥加市中心的大清真寺作午後禮拜。大清真寺內寬闊的寺院廣場人頭攢動,好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隨著高音喇叭播出的伊瑪姆的宣禮聲,人群一忽兒跪下叩頭,一忽兒站立,合掌禱告,白色的人群猶如大海的波濤,一起一伏,甚是壯觀。

午後禮拜剛剛完畢,人群突然騷亂起來,聚集在一起的成千上萬名伊朗朝覲者,高高舉起無數個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畫像,扯起了“勝利來自於前赴後繼的殉教者”的標語,高呼著“美國該死!蘇聯該死!以色列該死!”的口號,湧向大街小巷。一場有計劃的遊行示威開始了。大約在遊行開始後不到10分鍾,一輛輛滿載著警察的警車、摩托車呼嘯而至,警察跳下車,揮舞著警棍試圖驅散示威遊行者,但是黑壓壓的人群哪裏還聽警察的?警察無奈隻好向他們施放催淚彈,這下激怒了遊行隊伍中的伊朗人。隻見一群群的伊朗人衝向警車、摩托車、把它們掀翻在地,放火燒著了這些車輛。霎時,濃煙滾滾,烈火熊熊。失去了控製的伊朗人扭住了警察和他們廝打起來,還有一些人從衣服裏拔出了刀子、匕首,揮舞著向警察刺去。手中沒有武器的伊朗人從地上撿起石頭、水泥塊向警察砸去。人群亂了,徹底地失去了控製。他們就像衝入火陣的野牛,四處衝撞,老人、婦女和兒童被撞倒在地,人群從他們的身上踩了過去。此時搏鬥聲、呐喊聲、呼救聲、呻吟聲連成一片。清真寺外的大街小巷亂成了一鍋粥。

一位黎巴嫩婦女事後在安曼機場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仍心有餘悸。

她說:“衝突是在通往大清真寺的大街上開始的,開始好像發生在伊朗朝覲者與其他朝覲者之間。警察跑來製止,他們轉向襲擊警察了,人們四散逃跑,被撞倒踩死者不計其數。”

最後,警察總算控製住了局勢,大街上橫七豎八地留下了402具屍體,其中275人是伊朗人,85名為沙特警察;受傷者669人,其中303人為伊朗朝覲者,145人為沙特公民。

8月1日,沙特內閣在法赫德國王的主持下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處理麥加事件的對策。

慘案發生後,伊朗指責美國和沙特政府製造了一場反伊朗大屠殺,揚言要進行報複,沙特則認為麥加慘案是伊朗有組織有領導的行動。多數阿拉伯國家站在沙特一邊,利比亞等一些國家和組織支持伊朗,中東海灣局勢由此變得更加緊張。

1991年7月31日美蘇達成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蘇關於削減戰略武器的談判始於1982年,曆經15輪,終於在冷戰結束的大背景下告一段落。1991年7月31日,美國總統布什和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會晤時達成協議。正式簽署了條約,名為《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條約規定每方擁有的戰略運載工具(洲際導彈、潛射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總數不超過1600件,其中重型彈道導彈不超過154枚:每方可保留戰略核彈頭6000個,其中洲際和潛射彈道導彈核彈頭不超過4900個,戰略轟炸機機載核彈頭不超過1100個。條約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核查措施,並規定雙方在條約生效後7年內分3個階段完成裁軍任務。此項條約的達成,是美蘇長期討價還價的產物,特別是蘇聯方麵作了較大的妥協與讓步,它是美蘇兩國在核裁軍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對降低兩國核對抗水平、減少核戰爭威脅具有促進作用。但美蘇削減後的核武器仍足以多次相互摧毀,它們在核裁軍方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