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5日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全麵協議1993年12月15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會議終於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結束。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出席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簽署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最後文件和關於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穀永江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上述文件。至此烏拉圭回合談判正式宣告結束。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達成協議使全世界舒了一口氣。

1995年12月15日第一個網上感人故事1995年12月15日至1996年1月1日,瀛海威網上發生了第一個網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一位名叫“Rose”的殘疾姑娘在生命垂危之際,通過瀛海威向網友發出真情的呼喚,她留給大家一封信和一支紅色的玫瑰花。1996年元旦,當她輕輕閉上了雙眼,許多網員朋友給了她最真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十幾天的生命曆程讓所有網友感動。早去的生命感受到了諸多溫暖,冰冷的芯片讀出了人間真愛。

12月16日

1917年12月16日俄國簽署停戰協議1917年12月16日,俄國脫離三國協約,單獨與德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國在白俄羅斯城市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舉行談判,並簽署了停戰協議。根據停戰協議的規定,俄國和德國必須立即停止互相間的敵對行動,並著手進行談判以便最終達成一項和平條約。

這項停戰協議結束了俄國曆史上一個災難深重的時期。俄國曾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加入了這場戰爭,結果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激進的布爾什維克黨在11月發動的革命獲得成功。

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把同德國的和平看作頭等大事,這項停戰協議對俄國無疑是一次勝利,但是俄國也要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德國很可能要求得到對那些在戰爭中被它占領的地區的控製權,其中包括波蘭和烏克蘭。三國協約中剩下的兩個成員國法國和英國對失去他們的盟國而感到驚恐。

1964年12月16日威爾遜提出英國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1964年12月16日,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下院就北大西洋集團內部正在激烈爭吵中的多邊核力量計劃提出了英國的建議。

他在下院外交問題的辯論中提出英國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他說:“英國建議的核力量有四個組成部分:英國的V型轟炸機,為履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地區以外的義務所需的這種飛機除外;一支英國的北極星潛艇艦隊;數量至少同英國相等的美國北極星潛艇:非核國家也能夠參加的某種由混合人員組成的部隊或共同擁有的部隊。”他說:在這樣一支核力量中,“美國、英國和法國(如果法國參加的話)可以行使否決權”。

英國的方案是在美國“多邊核力量”計劃受挫並被迫推遲的情況下提出的。這個方案使英國可以保持某種“獨立的核力量”,在大西洋核力量中又擁有否決權,並且限製了西德的作用。這個方案如同美國的計劃一樣,將在北大西洋集團內部引起新的爭吵。

威爾遜公開表示,英國政府對美國的多邊核力量計劃持“完全保留”的態度,沒有作過任何承諾。

關於核武器問題,他說,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一致認為有必要“防止核武器的進一步擴散”,並歡迎“繼續提出關於對武器進行監督和裁軍的建議,特別是由於最近中國的(核)爆炸”。威爾遜聲稱,“英國正在設法保持自己三方麵的作用:戰略核作用,根據利害關係和條約所承擔保衛歐洲義務而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的常規作用和世界範圍的作用。”

1970年12月16日《海牙公約》簽署在美國的倡議下,1970年12月6日,國際民航組織在荷蘭的海牙召開了國際航空法外交會議,討論有關空中劫持飛機的問題,有76個國家參加。會議於12月16日簽訂了一項公約,名為《關於製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約》,簡稱《海牙公約》。1989年12月16日美國入侵巴拿馬1989年12月16日,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侵占了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使這個隻有200萬人口、麵積不足8萬平方公裏的小國遭到一場空前的大災難。

1998年12月16日我國成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

1998年12月16日,北京市政府“首都之窗”工作會議透露“首都之窗”站點業已開通,成為我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人們有問題要反映可以通過網上市長信箱等在網上直接與市長溝通,群眾也多了一條了解政府方針的新渠道——網絡。

12月17日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在美國北卡萊納州試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