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秘運古起源考古大搜集(7)(1 / 3)

蛇頸龍經常會受到來自魚龍或鯊魚的威脅,遇到這種時候,它便“義無反顧”,掉頭往岸邊靠攏,爬上岸去,讓貪婪的魚龍們幹瞪眼。就像湖泊是雷龍逃避災難的場所一樣,陸地成了蛇頸龍的避難之處。運氣好的時候,蛇頸龍還會因禍得福。它上岸時,恰逢幾條小龍正在草地上覓食,便猛衝過去,忘了自己剛才的遭遇,反而充當起殺豐。美食一頓以後,它才得意洋洋地回到水裏去。可見,蛇頸龍絕非弱小之輩。它們中的“大個子”身長15米,僅頭就有3米長。另一方麵,這也體現出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為了生存,動物之間互相殘殺,沒有理性,更不會講客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像蛇頸龍這種行為,也沒有什麼好責備的,畢竟它們隻是動物,而且是智力低下的原始動物。

形形色色的蛇頸龍

①薄片龍:約7000萬年前的、脖子最長的海龍,體長145米;②幻龍:2億年前的海龍,被認為是蛇頸龍的祖先;③北龍:體長3米,約7000萬年前的海龍

滑翔機翼龍

翼龍(又叫翼手龍)和恐龍的祖先是相同的,隻不過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翼龍而且,既然有會遊泳的爬行動物,當然也有會飛的爬行動物。

翼龍的骨頭中間是空的,可謂身輕如燕。作為爬行動物,它的脊椎已退化了許多,前肢的手指變化也很大,其中有三個蛻變成鉤狀的爪,第五個已消失,第四指則加長,成為翅膀的支柱。一張皮膜連接四指、軀幹和腿,這就是翼龍的翅膀,形如舞蹈家牽起翩躚的長裙。而那層皮膜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慎撕破的話,也就等於宣判了翼龍的禁飛令。而它的後肢變得很軟弱,基本不能行走,身後還有一條用以維持平衡的小尾巴。當翼龍展翅飛翔的時候,也正是它搜尋獵物的大好機會。翼龍的眼睛十分敏銳,它在空中居高臨下,把地上的一切盡收眼底。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它都會很警覺。所以,小動物很少能逃過它的手掌。甚至連湖裏的小魚小蝦也難逃厄運。但是,不要誤以為翼龍真的就跟鳥類一樣。其實,它飛行的時間很短,路程相對也不長。這是因為翼龍翅膀的構造不如鳥類巧妙,還不能勝任高空翱翔。它隻是借著上升的氣流,在空中滑翔,就像現代的滑翔機一樣,而與真正鳥的飛翔有所不同。

蛇頸龍與翼龍一上一下,似乎是互不侵犯,然而,從發掘出的化石來看,翼龍經常成為蛇頸龍的獵物。這又為何呢?當翼龍發現水中有小魚小蝦時,便俯衝下來,準備捕食,殊不知水中也有獵手在等待著它。就在它接近水麵時,突然從水裏伸出一個腦袋,還沒等翼龍反應過來,就被咬住帶入水中,接下來的遭遇可想而知。或許有人會說,翼龍視力那麼好,為什麼沒有注意到敵人的存在呢?上麵說過,蛇頸龍的脖子很長,而且非常靈活。它在捕食時,把身子隱蔽在深水中,而它的脖子卻在離水麵不遠的地方伺機待伏。盡管翼龍能發現水麵的魚蝦,卻很難注意到水麵下的小腦袋。而且,翼龍的飛行速度並不是太快,這也給了敵人可乘之機。會飛的假鳥——翼龍,它的命運就是這樣。

海、陸、空,龍之家族的足跡踏遍整個地球。當然,這中間最為繁盛的還數恐龍。但是,隨著環境、氣候等的變化,恐龍的時代漸漸一去不複返,到白堊紀末期,恐龍已走上了一條不歸路。6500萬年前,恐龍就已完全退出地球這個繁衍生息了1億多年的舞台。經曆了這麼漫長的時間,最後卻走向滅亡,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

關於恐龍滅亡的緣由有很多說法,譬如:災變論、弱肉強食論、流行傳染病論等等。1979年,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提出“貝克萊理論”,即在白堊紀末期,一顆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發生大爆炸,使地球上空的大氣層中布滿塵埃和沙石,因此地麵變得黑暗而又死氣沉沉,就像地獄一般。植物不能光合作用,花兒不再飄香,大自然停止了呼吸。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更是遭到了致命的打擊。不僅缺乏食物,在生殖方麵也受到嚴重影響。突然的災難,使恐龍被驚嚇而導致性激素發生變化,因而產下的蛋,蛋殼厚薄不均。殼太厚,會堵塞表麵的氣孔,使正在發育的胚胎得不到氧氣,窒息而死;太薄的殼又容易破碎,恐龍幼仔同樣難以成活。這個觀點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也還需進一步研究。而恐龍間的弱肉強食及傳染病的論點並不是很全麵,不能用來證明恐龍滅絕的原因。假設或者片麵的研究都很難使人信服,最根本的因素還在於恐龍所生存的環境和氣候。

根據地質科學的研究,可以肯定,在白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原隆起成為山脈,而大海也逐漸變成陸地。正所謂一度滄海,變為桑田。不僅如此,氣候的變化也非常明顯。原本炎熱的地帶,越來越涼爽;而以前較溫和的地方則寒冷起來。這種氣候變化使恐龍無法適應。它是冷血的變溫動物,體溫隨外界氣溫的高低變化。當周圍的溫度下降時,它的體溫就跟著變低,而內髒的機能減退,活動起來非常困難。所以,恐龍隻適合生活在溫度高、較幹燥的熱帶。一旦氣候變化,在寒冷的季節,它們就不能活動,也就無法獲得賴以維生的食物。當冬天來臨時,植物已經枯死,素食恐龍就失去了食物,而以之為食的肉食恐龍的生存也相應出現危機。所以,食物的匱乏是恐龍滅絕的根本原因之一。其二,優勝劣汰的原則。正當恐龍告急之時,一類新生的動物蓬勃發展起來,這就是哺乳類。它們具有比爬行類更進化的身體結構。雖然它們不像恐龍那麼龐大,但是,相比較而言,腦子卻大得多,因此更加靈活。而且,這類動物屬於溫血的恒溫動物,它們的器官功能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因而活動比較方便,不論是夏日,還是嚴冬,都能正常生活。這相對於恐龍來說,占有絕對的優勢。一個是日暮西山,一個是朝陽噴薄,在這場生存的競爭中,恐龍最終隻能退下陣來。到此為止,恐龍時代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