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風風雨雨,漂遊的小舟終於到港了。這本小冊子絕對算不上什麼扛鼎之作,但它仍然讓我牽腸掛肚。即將麵世的喜悅摻雜著幾絲惶恐:不知讀者會有何反應。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科普讀物。這些作品就像一隻神奇的手,引領著我穿越時空,在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裏巡遊。動物園裏活蹦亂跳的動物自不必說,而那些安靜地放在博物館裏的化石,它們本身就意味著曾經鮮活的生命。 把這些化石組合起來,會構造出一幕幕無比絢麗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會譜寫出一曲曲生命的讚歌。魚從這兒上岸,鳥從這兒起飛,人類從這兒站起來……

話雖如此,要讓這些冰冷的化石“動”起來卻很不容易。編寫時,既要保持科學性又要有可讀性。因此,行文中以客觀說明為主,主觀的敘述、描寫和議論為輔。而在敘述和描寫的時候,難免會作適當的虛構,希望不會影響讀者的閱讀需要。

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前輩的資料,並引用了一些插圖,於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主編王天權先生,為此書的出版勞心勞力,我雖嘴上不說,心裏確實很感動。

最後,借用唐朝詩人朱慶餘的一首《閨意》來說明我現在的心情:“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