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孤影重新抱起伏羲琴,回味著識海中的大音希聲法訣。
在法訣中,琴丹生將韻律分為七音十二律,七音為宮、商、角、徵、變徵、羽、變宮,十二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鍾、大呂、太簇、夾種、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
琴丹生認為,音律同樣可以入道,修習音律不僅僅隻能愉悅視覺,更多的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及至得道成仙。七音中的五音分別與五行相應,其中宮音對應土,主脾;商音對應金,主肺;角音對應木,主肝;徵音對應火,主心;羽音對應水,主腎。
純正的宮音可以讓人胸懷寬廣,平息土行異常變化,不正的宮音可以讓人變得傲慢無禮,使得土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商音可以讓人變得正直,平息金行變化,不正的商音可以讓人生出道德敗壞的想法,使得金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角音可以讓人變得富有同情心,平息木行異常變化,不正的角音可以讓人心生哀怨,使得金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徵音可以讓人變得樂善好施,平息火行異常變化,不正的徵音可以讓人感到疲勞,使得火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羽音可以讓人變得整潔好禮,平息水行異常變化,不正的羽音可以讓人貪欲增加,使得水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而十二律也各有對應:
黃鍾對應十一月,用以形容被陰氣壓製的陽氣由地下湧出而至高空,萬物在陽氣之下得到滋潤。
大呂對應十二月,用以形容陽氣未從高空中降下,萬物不作進一步變化。
太簇對應正月,用以形容萬物受到高空逐漸下沉的陽氣的一些影響,稍微產生了一些變化。
夾鍾對應二月,用以形容陰陽二氣互相激蕩融合,萬物迅速變化生成。
姑洗應對三月,用以形容萬物退去舊貌,顯出變化後的新貌。
鍾呂對應四月,用以形容萬物之氣被東風吹散向西行。
蕤賓對應五月,用以形容陽氣已變得幼小,已經變得作用不大。
林鍾對應六月,用以形容萬物化生已到極至,物種齊備。
夷則對應七月,用以形容陰氣變得強盛,陽氣被壓製,萬物受到陰氣的侵蝕,萬物中弱小的部分開始衰敗,強盛的開始虛弱。
南呂對應八月,用以形容萬物剩餘的陽氣正慢慢被大地吸收。
無射對應九月,用以形容陰氣繼續壓製陽氣,萬物繼續衰敗。
應鍾對應十月,用以形容陽氣徹底被陰氣所壓製,萬物開始徹底衰敗。
十二律更多的被運用在調節陰陽二氣這一塊,彈奏準確的某一律就可以讓陰陽二氣達到這一律本身含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