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世界近代卷(8)(1 / 3)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工業革命的浪潮已經越出了西歐,擴展到東歐的俄國,促使俄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大大加速。俄國大工廠采用機器,在輕工業各部門中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場。在冶金業中,平爐煉鋼法得到推廣。交通運輸業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在國內大河上出現了汽船。鐵路修建也加快了步伐,還出現了石油、機器製造等新興工業。

趣味鏈接 第一台縫紉機的發明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後,紡織工業的大生產促進了縫紉機的發明。1790年,美國木工托馬斯·賽特發首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後穿線、再縫製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從此開創了紡織工業的新紀元。

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

英國議會選舉製度改革——工業資產階級的要求

工業革命鞏固和壯大了英國資產階級的力量。英國資產階級,特別是新興的工廠主階層,為了擴大財源,要求降低關稅,放寬航海條例,實現自由貿易,以獲得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而對腐朽的議會選舉製度進行改革,是他們最強烈、最迫切的要求。

發生在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震動了英國。受到法國工人和下層人民起義的鼓舞,英國產生以暴力對抗政府的行為。而在資產階級各階層中,要求以改革取代革命,避免發生大規模社會動亂的呼籲也十分強烈。英國政府在這兩股勢力的夾擊下,不得不進一步對改革問題給予重視,對國家政治生活進行適度的調整,化解工人同政府間的仇視、敵對心理。19世紀的英國議會改革就這樣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工業革命開始後的幾十年,有關英國議會改革的法案不斷有人提出,但是沒有一個獲得通過。其間,英國議會從沒有增加過一個新的選區,也沒有對選舉權進行任何修改。而工業革命引起的人口流動、階級結構變動等因素,已經使舊選舉製度顯得十分荒唐。

1830年夏,英國輝格黨人舊話重提,要求改革議會選舉製度。時任英國首相的托利黨領袖的威靈頓公爵竭力反對,他認為英國現行的選舉製度“完美無缺”。這一頑固立場不僅使他本人在黨內、黨外威信大跌,也導致托利黨內閣垮台。輝格黨人組閣後提出的改革法案在議會獲得通過,但遭頑固派否決。此事在倫敦以及全國各地城鄉均引發不同程度的騷亂。輝格黨人利用時局迫使英國國王和議員讓步,最終英政府於1832年4月通過一項關於議會選舉改革的法案。法案規定對選區設置、選舉名額進行重新調整分配。

英國議會改革極大地提高了資產階級企業界人士的地位,使他們和貴族階級幾乎平起平坐,統治國家。這次改革使英國的議會製度不斷朝著民主化方向邁進。

趣味鏈接 世界曆史上唯一獲得七國元帥軍銜的人

威靈頓公爵(1769-1852),愛爾蘭都柏林人,別名鐵公爵,拿破侖戰爭時期的英軍將領,英國第25、27任首相。最初於印度軍中發跡,西班牙半島戰爭(1808-1814)時期建立戰功,並在打敗拿破侖的滑鐵盧戰役(1815年)中分享勝利。最終成為了英國陸軍元帥,並獲得法國、沙俄、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六國授予的元帥軍銜。他是世界曆史上唯一獲得七國元帥軍銜者,還榮膺嘉德騎士的稱號。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威靈頓位列第15位。他與小威廉·皮特和溫斯頓·丘吉爾一起並稱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德國統一運動——俾斯麥“鐵血政策”立顯功

1848年,歐洲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德意誌轄邦中的奧地利、普魯士崛起。2月,德意誌各邦都爆發革命運動,各邦處在四分五裂的局麵,而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要領導者。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應有權利的願望日益強烈。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德意誌各地之間的聯係日益密切,但是,由於缺乏統一的國內市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資產階級越來越感到,要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必須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因此,德意誌統一問題變得日益緊迫。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他不相信憲法的任何一個條文會使人有超越生死的力量。他說:“假如確實成功地按照這條新的、正在走的道路爭得了一個統一的德意誌的祖國……那我可能會對這個國家新秩序的創始人表示我的感謝;但是現在對我們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確信,普魯士的榮譽並不取決於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議會著名人士在德國到處扮演唐·吉訶德。”在一次議會的“預算委員會”會議上,他發表了一篇鼓動性的講話。他要求普魯士內部停止對抗,他在講話中宣稱:“德意誌所矚目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普魯士的威力……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用說空話或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他認為,要實現德意誌的統一,對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將不可避免,最終要靠武力解決問題。他一方麵加強對國內局勢的嚴格控製,堅持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大力發展普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另一方麵,展開靈活的外交活動,爭取分化、孤立敵國,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