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世界現代卷(6)(1 / 3)

莫斯科保衛戰——英雄的蘇聯人民擋住了德軍的閃電戰

1941年6月22日淩晨,納粹德國與其盟友越過“東方戰線”,大規模入侵蘇聯。德軍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它兵分三路,向蘇聯發動全麵進攻。蘇軍的前沿防線很快被擊潰,這使蘇聯紅軍領導人大吃一驚。9月30日,德軍中部集團軍以五百五十多萬人、四千多輛坦克和近千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向莫斯科進發。希特勒狂言“要在十天內拿下莫斯科”,並製訂了進攻莫斯科的“台風行動”作戰計劃。隨之,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根據“台風”計劃,德軍裝甲軍集群相繼展開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進攻。進攻一開始,蘇軍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莫斯科郊區大片土地相繼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損失慘重。

但隨著天氣的變冷,秋雨把道路變成泥沼,裝甲車陷於泥濘之中,德軍的進攻幾乎全部癱瘓。德軍於是被迫停止全線前進,以待大地封凍。德軍暫時停止進攻,為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而占領莫斯科是希特勒發動對蘇戰爭的既定計劃,雖然遭受重大損失,但仍增調兵力,變化作戰部署,企圖在冬季到來以前合圍並占領莫斯科。

莫斯科危在旦夕。

深秋的莫斯科異常肅靜冷冽,而此時莫斯科的近郊卻十分熱鬧。大量的蘇軍和勞動者在修築新防禦工事,軍民同仇敵愾,做好巷戰準備。為了提升國民及軍隊的士氣,斯大林命令,11月7日於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式。隊伍在克裏姆林宮前接受檢閱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軍以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麵軍。11月10日,斯大林命令各方麵軍扼守所在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回攻入莫斯科。

德軍經過調整和彈藥補充後,再一次向莫斯科發起進攻。11月底,德軍付出巨大損失,推進到莫斯科運河。在運河附近,德軍遭遇了蘇軍的頑強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戰鬥變得越來越激烈。蘇軍派了無數新兵和誌願者,投入到德軍的機槍炮火中。12月中旬,經過蘇軍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迅速攻破莫斯科的企圖破產了。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奮力抵抗,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從而徹底打擊了法西斯德國的囂張氣焰,使德軍再也無力在全線發動進攻。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

趣味鏈接 紅場名稱的來源

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1517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因此廣場曾被稱為“火災廣場”。1662年,該廣場改稱“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紅場麵積9.1萬平方米,位於市中心,是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紅場是莫斯科曆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

《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就在希特勒橫掃歐洲之際,日本法西斯則進一步向東南亞及太平洋等地區擴張,企圖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建立霸權。日本的擴張政策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美國被迫作出應對。於是美國政府命令美國企業禁止向日本出口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銀行凍結日本在美資產。這些措施對戰略物資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於是日本法西斯決定趁美國戰爭準備尚未就緒之機發動突然襲擊,以便取得戰爭主動權。1941年12月7日淩晨,日本海軍空軍突然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被迫對日宣戰。

而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由於法西斯勢力不斷擴大,美國出於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慮,已逐漸改變了以往的“中立”態度,加強對英、蘇等國的援助,英、美、蘇開始結成反對德國法西斯同盟。1941年6月24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包括蘇聯在內,都將得到美國的援助。7月14日,蘇、英簽訂在對德戰爭中一致行動的協定,相互承擔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彼此支援和戰鬥到底的義務。8月初,美國派往蘇聯的船隊首次啟航。8月14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大西洋一艘軍艦上會晤,並發表聯合宣言,史稱《大西洋憲章》。它提出尊重各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倡導自由、和平,反對侵略。這成為以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對於動員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強反法西斯聯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隨後,美、英也開始對蘇聯提供大量軍事援助。1942年1月,蘇、英和伊朗三國締結同盟協定。6月28日,英國正式承認自由法國,並與之結成同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