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德意日向全世界投降
三次戰役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轉變,勝利的天平開始向盟軍一方傾斜。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政府代表在開羅開會,簽署了《開羅宣言》,表明盟國將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同時,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三國通過了對德作戰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並且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便盡快打敗納粹德國。
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軍隊秘密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成功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不久,盟軍進入巴黎,恢複法國領土。1945年初,在東線戰場上,蘇軍向德軍發動了更加猛烈的攻擊。與此同時,美、英、法等國軍隊從西麵攻入德國境內,反法西斯聯盟東西配合,互相支援,使德軍腹背受敵,無所適從,加速了德國法斯的滅亡。而此時的東歐各國人民,紛紛發動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德國侵略者,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
為了解決戰後的重大問題,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5年2月在烏克蘭境內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徹底消滅德國軍國法西斯;蘇聯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等。1945年3月,艾森豪威爾率領的盟軍與蘇軍在易北河會師。4月,蘇軍突破德軍防線,猛攻柏林。月底,希特勒自殺身亡,蘇軍攻占柏林,其他各地的德軍也開始紛紛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展開猛烈進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國等國的抗日武裝也在亞洲各地展開反攻。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會晤。會議期間,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無視《波茨坦公告》的存在,負隅頑抗。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蘇軍圍殲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主力部隊。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趣味鏈接“很多個第一”的總統
艾森豪威爾(1890-1969),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曆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過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銜十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第一快”的,出身“第一窮”的上將,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的人,又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還是美國唯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二戰後的世界
對戰敗國的處置——當年的措施影響了現在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戰爭遺留下的許多問題,特別是對戰敗國的處置問題,成了當務之急。德、日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戰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德國的紐倫堡對德國法西斯頭目進行懲處。由蘇、美、英、法四國指派法官組成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德國戰犯進行審訊,十二名戰犯被判絞刑,還有三名被判無期徒刑,四名有期徒刑,三名無罪開釋。軍事法庭宣布納粹黨的領導機構、秘密警察、黨衛軍等為犯罪組織,法西斯分子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由於美國的庇護,法庭宣布德國內閣、德國總參謀部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不屬犯罪組織。該判定遭到蘇方法官的反對和世界輿論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