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仗能否再多打幾個
毛澤東來電報了。這是百團大戰進行以來收到的毛澤東的第一封電報。
電報說,“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這封電報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在《彭德懷自述》中彭德懷提到了它,當時的作戰科長王政柱在《百團大戰始末》和《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的文章中提到了它,當時的特務團長歐致富後來在回憶文章中也提到了它。
電報隻有25個字,但在彭德懷和左權眼裏,這25個字,字字千金,它使彭德懷和左權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也就是在大約25個月前,毛澤東連續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在這兩篇文章中,毛澤東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基本特點,揭示了抗日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批駁了輕視和反對遊擊戰爭的錯誤思想,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前途和發展規律作了深刻的分析。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進一步明確了我軍的戰略方針“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
毛澤東的觀點是很鮮明的,他很容易使別人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還是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又補充道:“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反對這個方針的人們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正因為如此,在朱德離開王家峪經洛陽回延安的前夕,彭德懷希望朱德能夠將他們的想法帶給毛澤東,讓中央考慮。
毛澤東的一封遲到的信也足以讓彭德懷和左權“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光彩”。
在毛澤東致電彭、左的同時,9月10日,中央在《關於時局趨向的指示》中,也讚揚說:“我黨50萬大軍積極行動於敵後(尤其是此次華北百團戰役)……給了日寇以深重的打擊,給了全國人民以無窮的希望。”同一天,中央書記處發出的一封電報,充分肯定了百團大戰。“根據中央‘七·七’宣言與‘七·七’決定,我八路軍、新四軍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強團結時期,應集中其主要注意力於打擊敵人,應仿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在華北即應擴大百團戰役行動,到那些尚未遭受打擊的敵人方麵去,用以縮小敵占區,擴大根據地,打通封鎖線,提高戰鬥力,並在山東與華中方麵繼續擴大我軍之力量,而給予……敵占區內千百萬人民以良好之影響,給予敵人向重慶等地進攻計劃以延緩的作用。”這封電報不僅要求華北擴大百團大戰的行動,還要求山東及華中仿照百團大戰行動也搞幾次大規模的進攻行動。
但是中央的意圖未能實現。
部隊經過奔襲作戰也極度疲勞,需要休整和補充,第一階段晉察冀主攻方向就傷亡了近千人,各部隊已不可能進行像第一階段那樣的大規模戰役了。在華中和山東也不具備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的條件。
借百團大戰勝利向老蔣要彈藥
彭德懷一談到百團大戰就滔滔不絕。彭德懷這時的心情,可以從8月31日彭德懷和記者的一次談話中看出來。
記者:百團大戰在華北抗戰中意義如何?
彭德懷:這一次百團大戰及其所獲得的勝利,在華北抗戰曆史上,乃至在全國抗戰曆史上,都占很重要的地位。在敵人後方進行主動的大規模的戰役進攻,百團大戰還是第一次。這一次百團大戰我軍完全處在主動的地位,調集了八路軍、決死隊等一百個團以上的兵力,向敵寇的各個交通命脈正太、同蒲、平漢、平綏、北寧等路,進行大規模的戰役進攻。這一戰役進攻在華北抗戰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國抗戰曆史上亦甚少見。因為這一戰役進攻,將縮小敵占區,擴大我占區,也就是華北戰周轉換開始,這一戰役進攻的勝利,將為華北創造出一個新局勢,而這個新局勢將更多的牽製敵人兵力,阻滯敵人向我大後方進行正麵的進攻。
記者:這一勝利將在國際國內引起何種影響?
彭德懷:自百團大戰開始以來,已經引起國際國內人士很大注意,如美國合眾社駐北平記者在敵寇嚴密監視之下,仍能發出電訊,報道我百團大戰的勝利。在我大後方,廣大軍民對這次百團大戰的勝利更表示極大興奮,各方友軍先後來電慰勉,尤為可感。概括起來,百團大戰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全國軍民對抗戰的信心,嚴厲的打擊了悲觀失望情緒;在敵占區內,及在敵大後方也起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百團大戰給予敵寇內部的影響也是很大的。